全新的繁體中文 WordPress 網站

生活

不必禁吃豆腐、菇類!醫師破解痛風5大迷思 發作主因並非飲食

台灣有數十萬痛風患者,近年研究發現,諸多關於痛風飲食的坊間傳說,包括禁食豆腐、菇類,排尿酸水果,以及維他命C降尿酸等,都無法通過科學的檢驗⋯⋯。

台北市大安區精華地段一棟大廈內,狹小的電梯擠滿7、8人,還有人需要攙扶。電梯直上4樓,所有人走出,全是到陳峙仰痛風診所報到的患者。

「病人非常多,」身兼宏恩醫院痛風治療中心主任的陳峙仰說,過年是痛風「旺季」,許多病人與親友聚餐一鬆懈,龍蝦、鮑魚下肚,平時控制得宜的病情便復發。

痛風急性發作,真會把人「痛瘋」。開工首日,一名台商穿著拖鞋、一跛一跛走進診間,右腳姆指的痛風石腫如雞蛋大,每走一步都引來錐心之痛。

「能好好走的時候怎麼不來,跛了才來看我,」陳峙仰調侃著老病人,趕緊替他安排打一針止痛。

細問之下,去年受限於疫情,該台商留在中國大陸打拚事業,痛風發作就自行買藥服用。今年趁春節返台,一時不忌口,腳腫痛到吃藥壓不住,只好一早來求診。

根據健保資料庫統計,2010年國內痛風盛行率估計為6.24%,發生率為每千人年2.74人,估計全台約有50至60萬人受痛風之苦。

相較於歐美國家痛風盛行率僅約1%,台灣痛風盛行率偏高,堪稱「痛風之島」。但在痛風高盛行的背後,仍潛藏不少迷思。

迷思1:不吃高普林食物,就不會痛風?

痛風常與海鮮、內臟等高普林食物劃上等號,坊間更有不少標榜「痛風鍋」的豪華海鮮鍋物。但事實上,痛風發作的主因並非飲食,先天遺傳基因體質,才是關鍵。

2015年國內一項全國性研究顯示,痛風具有家族遺傳性,相較於全體痛風盛行率,痛風患者的一等親約有2倍罹病風險。

2018年,一篇刊登在《英國醫學期刊》上的研究,分析逾1.6萬人的飲食與基因數據,發現遺傳因素對參與者的尿酸值影響達23.9%,反觀各項食物對尿酸值的影響,包含啤酒、肉類、飲料等,都不到1%。

遺傳體質是近年研究痛風的熱門議題,目前已知有數十個基因位點,可能與尿酸異常相關,如SLC22A12、SLC2A9、ABCG2基因等。2018年,高醫團隊分析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3000多筆資料,確認ABCG2是造成國人痛風與高尿酸的關鍵基因。

儘管無法得知多少國人帶有痛風基因,萬芳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沈佑銓從人類學研究解釋,紐西蘭毛利人、台灣原住民等南島語族,普遍痛風盛行高,而台灣長期種族融合下,不少人可能帶有原住民血統,也遺傳了痛風體質。

若有痛風體質,即便沒大魚大肉,仍可能中鏢。2016年台灣痛風與高尿酸血症診治指引中提到,約有半數患者痛風發作前,沒有飲食誘發存在。

而另外半數因食物誘發痛風的患者,以啤酒佔60%為最大宗,其次為海鮮18%,內臟類14%。「飲食是輔助因素,」沈佑銓強調,「是痛風發作前的最後一根稻草。」

迷思2:豆腐、菇類能不能吃?

痛風禁忌首推高普林食物,過去認為豆製品與菇類屬高普林食物,尿酸偏高或痛風者得忌口,但近年醫學研究早已推翻傳統飲食觀念。

哈佛大學歷時12年、追蹤4.7萬名40至75歲男性,發現豆類、菇類、燕麥等植物類高普林食物,不會增加痛風發作風險,但攝取較多肉類與海鮮確實風險較高。

防治痛風,其實不必禁食豆製品。(Shutterstock)
防治痛風,其實不必禁食豆製品。

香港、北愛爾蘭、上海、英國都曾做出類似的研究結果:素食者常食用的豆製品,不會升高尿酸濃度。2015年,新加坡追蹤研究6.3萬多名成年華人,發現攝取大豆、豌豆、綠豆等豆類,不但不會升高尿酸濃度,還與較低的痛風風險相關。

「並不是所有普林都會形成尿酸,」陳峙仰解釋。普林種類多,有諸多研究顯示即便豆類、菇類富含普林,但植物類普林並不會導致尿酸提高。

以國內的痛風與高尿酸血症診治指引為例,2007年最初版本,依普林含量列出飲食建議表格,黃豆被列為「不可吃」的高普林食物,但隨著新研究出爐,傳統觀念被推翻,2013年第二版指引,就取消以普林含量為依據的飲食建議表,並將豆類、豆製品列為降低或不影響風險食物。

「整體飲食才是關鍵,」榮新診所營養師李婉萍說,常有痛風患者不敢吃豆腐、香菇,但進一步細問,發作前都不曾吃過豆製品或菇類。

迷思3:保健食品能降尿酸?

陳峙仰的痛風門診,除了飲食問題外,更常有患者拿著一罐罐保健食品詢問,有的甚至標榜有解晶代謝科技,但定睛細看成分,添加多種維他命,看似有益健康,卻讓他直搖頭。

不少人習慣吞維他命B群補充體力,其中的B3菸鹼酸雖有抗發炎、穩定神經、降血脂等功效,但卻會抑制尿酸排出,造成尿酸濃度飆升,堪稱痛風患者的地雷。

而經常用於預防感冒、養顏美容的維他命C錠,過去也被認為可降低尿酸、預防痛風。

2009年加拿大一項大型研究顯示,每天攝取高於1500毫克維生素C的男性,相較攝取量低於250毫克者,痛風風險降低45%,研究者甚至建議,使用維他命C補充劑,對預防中風可能有好處。另也有部份研究顯示,攝取櫻桃可降低血液中尿酸濃度。

但去年公布新版的美國痛風照護指引,卻不建議痛風患者額外補充維他命C,認為維他命C降尿酸、預防痛風的證據力並不充足。

維他命C是水溶性,不少人認為多吃無害,會隨尿液排出,但有研究顯示,高劑量維他命C可能威脅健康。

痛風患者原本就易患腎結石,而攝取過多維他命C,體內代謝產物草酸增多,更易形成草酸鈣腎結石,影響腎功能,「再好的東西,都要適可而止,」沈佑銓強調。

此外,蜂王乳、蜆精、綠藻精、靈芝粉、啤酒酵母等保健食品,普林含量都偏高,陳峙仰就曾見原本病情控制良好的患者,吃了保健食品反而痛風發作,愈補愈糟糕。

迷思4:尿酸愈低愈好嗎?

一般認為尿酸偏高不利健康,是否代表尿酸愈低愈好?其實不盡然。

在人體代謝過程中,尿酸可將過度氧化的自由基帶出人體。2015年美國與加拿大學者合作研究,運用英國健康促進網絡(The Health Improvement Network, THIN)資料庫,分析370萬名40歲以上民眾,將年齡、性別、體重、生活型態和健康狀況納入考量,結果發現有痛風者,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機率,較一般人降低24%。

對此研究人員推論,可能是因為引發痛風的尿酸及抗氧化效果,對大腦有保護作用。

尿酸量過與不及都不好,對於痛風病人而言,雖然降尿酸是治療目標,但若降尿酸藥物的種類與用量不夠精準,可能造成尿酸濃度起伏太大,反而造成尿酸結晶游動,導致再度發作劇痛。

迷思5:多吃水果就健康?

蔬菜水果被視為健康飲食的一環,網路更流傳排尿酸水果,如蘋果、西瓜、芒果、葡萄、櫻桃、香蕉等。事實上,水果不僅無法幫助排尿酸,內含的天然果糖,潛藏誘發痛風發作的危機。

與啤酒一樣,含果糖飲料或甜點雖非高普林食物,但在人體會代謝成乳酸,影響尿酸排泄,且啤酒與果糖也會加速尿酸形成。

台灣痛風與高尿酸血症診治指引上,特別列出會增加風險的4大類食物,分別是肉類、海鮮、啤酒及烈酒,以及含果糖的食物與飲料。

「台灣人太喜歡吃水果了,」陳峙仰強調,愈甜的水果,愈要酌量忌口,「以前水果沒這麼甜,現在幾乎所有水果都太甜了。」

比起新鮮水果,李婉萍認為,果汁更要小心。多吃蔬果整體仍對健康有益,「蔬菜多於水果,水果3個拳頭大」是攝食原則,而一杯現榨柳丁汁可能就超過3顆柳丁,一杯下肚,糖分易過量。

高尿酸與痛風的飲食禁忌雖多,但別沮喪太早,並非健檢出現尿酸偏高紅字,或者確診痛風,就成為美食絕緣體。

痛風體質先天就決定,且發病後無法根治,後天飲食再怎麼小心,仍可能發作。沈佑銓倒是鼓勵患者正常吃喝,「與其不吃美食、不敢喝酒,」他笑說,「倒不如配合醫師好好服藥控制,擁抱更好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