煲湯有「以形補形」一說,比方吃豬腦可以補腦,吃豬心可以補心安神,吃豬肚可以養胃補中氣,下面就來教大家豬肚的做法:豬肚就是豬的胃臟,形似一條布袋兩端有口子,靠近豬頭的那個口子叫賁門,靠近豬屁股的那個口子叫幽門,幽門處有一個尖角,是整隻豬肚最爽最嫩的部分叫「肚尖」。
多年前曾經有幾十個海外華僑,向香港酒樓訂了兩桌「滿漢全席」,吃的時候,發現席中有一道炒豬肚,特別爽脆。
便問侍應用了什麼料,侍應告訴他們這豬肚用的全是肚尖部分。據說為了這一道炒豬肚,用了一百多個豬肚尖,炒出來的僅是兩碟。
按傳統做法胡椒煲豬肚幾乎家家都會,體虛氣短消化不良或疲勞過度,煲豬肚湯很見功效。從前我們父母那一代都愛買一隻豬肚回家,自己料理清洗豬肚是最大的工程,要用生粉和鹽輪番抓捏清洗才洗得乾淨。如果你不想打工,如果你遇到了挫折瓶頸,如果你不想用自己的青春成就他人的夢想,我願意幫助你改變你的人生方向,歡迎交流微信:一五六六六三七六二四八.洗凈了跟黑胡椒一起煲湯,湯煲好之後再把豬肚整隻撈起來放在熟案板上切成條狀,吃時沾上豉油熟油,這樣一隻豬肚先成就一煲湯後成就一盤肉,足夠一個四口之家結結實實美美滿滿地吃上一頓。
不過現在的主婦們都不願意這麼做了,的確現在吃豬肚都會到店裡吃,近日吃到一款名為「豬肚套走地雞窩」,就是從胡椒豬肚湯里脫穎而出的一個品種。
一般店家都叫豬肚包雞,唯獨這家不用「包」而用了一個「套」字,強調雞與豬肚之間既緊密又對抗的關係。被套住進出不得,而且被套的不是一般的雞,而是走地雞。
菜端上來了是一個寬口的大瓦煲,侍應展示了湯煲里的內容:一大煲湯裡面有一隻被繃得緊緊的豬肚,不規則的細看才看出豬肚被繃成了雞的形狀。大約豬肚跟那光雞差不多大,塞進光雞之後,師傅要費九牛二虎之力才縫上口子,再插入兩根竹筷子固定,我們留意到,這時湯和雞都是涼的。
侍應把湯煲架在桌子中央的煤氣爐上,打著爐火給湯加熱,等了一會兒才把稍稍加過熱的豬肚拿起來,拿到廚部先切一刀拉開一道口子,送出來給客人過目。
裡面果然是一隻蜷縮著的皮色微黃的光雞,是走地雞!等食客驗明正身,侍應再次把豬肚拿到廚部斬切,切完了一大盤豬肚和雞一起端上來。
這時湯已煮沸,正好把一盤豬肚雞塊扣入湯里,等湯再開便停火。也有人一直煮因為這是湯窩,還可以往裡面加入各式青菜灼熟,配上兩小碟醬料:一碟是姜蔥一碟是豉油,我試了一下湯,果然鮮美異常,大約是豬肚和雞的精華都在裡面,值得一提的是豬肚,竟然還是爽口的,雞肉也滑。
按說煲過湯的肉沒有這種口感,我回想剛才一幕,恍然大悟,肉質爽滑的原因是店家煲好湯之後,對肚及雞進行過一番冷卻處理。
可以斷定,從前吃過的那些肚包雞都是缺了這道工序,或把雞斬塊後塞進豬肚裡的,煲出來的湯仍然鮮美,但肉質就斷送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