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正在『加熱』新冷戰」「美中兩國恢復關係40年來最強硬的講話」「冷戰2.0?這是一個不祥的信號」 「華盛頓向北京伸出手並希望中國與美國一道成為世界事務中『利益攸關方』的時代已結束」。美國副總統彭斯4日在哈德遜研究所就美國政府的中國政策問題發表演說後,一些國際輿論對中美關係和世界形勢感到擔憂。美方一貫擅長在一些國際對話和談判前加強議題設置,這次也不例外。彭斯的講話就像是大鍋燴,涉及中國的話題廣泛,並妄言:「資深情報官員最近告訴我,跟中國正在美國各地所做的事情相比,俄羅斯正在做的事情是小巫見大巫」。對此,俄聯邦委員會信息政策委員會主席普什科夫表示:「美國只是需要一個外部敵人,俄羅斯也好中國也好,對美國人來說,事實無關緊要。」2007年提出「中美國(Chimerica)」概念的德國經濟學家舒拉里克一針見血地說,美國近來針對中國的舉措表明了美國的不安。
美國副總統彭斯 資料圖
對華新指控就像「攪渾水」
彭斯的講話涉及美中貿易爭端、中國在南海問題上的表現、台灣問題、中國影響並干預美國的國內政策和政治、美國對中國的歷史貢獻等話題,甚至還有「中國經常要求好萊塢正面描繪中國,不讓中國人在影片中擔任反面人物」等細節問題。講話,他還提到美國去年12月公布的《國家安全戰略》,談到「大國競賽」的新時期。這次彭斯選擇的地點是哈德遜研究所,是一個極端保守的美國智庫。現任哈德遜研究所中國戰略中心主任白邦瑞就是宣揚「中國威脅論」的鷹派人士。
「彭斯與特朗普的關係更像是『職場盟友』,而非真正的友誼。特朗普上月在聯大發言時受到嘲笑,似乎只有彭斯在為他不斷鼓掌。」美國Bustle網絡雜誌這樣形容美國正副總統之間的關係。特朗普和彭斯並未相識太久,兩人之間的主要相處始於2016年大選。在此之前,彭斯曾任印第安納州州長,在美國國內被普遍認為是強硬的社會保守派人士。美國媒體還質疑說,彭斯只是引用所謂匿名人士的話將中國與俄羅斯的對美選舉干涉相提並論,如果美國政府確實擁有真憑實據,就應該將它呈現出來,否則就是「攪渾水」。
德國《明鏡》周刊刊文認為,如果從字面上理解,彭斯的講話就像「對北京的一個戰鬥宣言」,似乎在說美國與中國不僅在貿易上是對立的,在各條戰線上都將對抗,但許多觀察家批評彭斯的講話,認為這種「戲劇性的言論」對解決問題沒有實際作用。《法蘭克福彙報》表示:「在華盛頓,外交政策方面的討論愈來愈多地圍繞中國進行。人們不禁在問,特朗普發動的貿易戰,到底是不是包含了遏制中國繼續崛起的戰略目標?」
彭斯的言論遭到俄羅斯輿論嘲諷。「為什麼中國干涉美國大選?」俄《觀點報》以此為題報道說,彭斯延續了特朗普關於中國干涉美國選舉的指控,作為回應,中國警告美國不要老生常談所謂的「修昔底德陷阱」。文章還提到美國人的反思——美《外交政策》近日有文章提到,中期選舉前,為了內部政治目的,美國政府目前需要外部敵人。「今日俄羅斯」電視台報道說,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表示,彭斯對中國的內外政策進行種種無端指責,誣衊中方干涉美國內政和選舉,純屬捕風捉影、混淆是非、無中生有。
俄聖彼得堡國立大學教授科羅托夫表示,中美關係將會繼續惡化,因為「為了解決自己的國內問題,美國將對中國提出更多新指控,並根據這些指控實施新的制裁」。俄聯邦委員會國際事務委員會第一副主席扎巴羅夫說:「這是美國當局的大錯特錯:首先是掀起反俄運動,現在又實施反華政治路線。每個人都明白,俄中兩國並沒有干涉美國的選舉進程,彭斯此舉目的是企圖轉移國內注意力。美國根本不喜歡中國和俄羅斯在外交政策方面的獨立性,彭斯也不止一次發表對兩國的誹謗言論。」
「新冷戰」絕非美國主流觀點
在美國輿論場,「新冷戰」之說上個月就已不少。9月中旬,《華盛頓郵報》刊文稱,貿易戰讓人擔心隨著美中在經濟上正逐漸走向某種「分道揚鑣」,兩國或將陷入一場「經濟冷戰」。《大西洋月刊》則刊文表示,儘管一些美國主流媒體紛紛宣稱中美兩國或將進入一場冷戰,但這並非一場冷戰,而是世界上兩個最大經濟體之間的糾紛正將全世界帶入一種灰色的「未知領域」——這迥異於冷戰巔峰時期美蘇涇渭分明的經濟分化關係,也完全不同於本世紀初兩國相互高度依賴的緊密關係。美聯儲前理事凱文·沃什近日擔心美中關係「可能像尼克森訪華前一樣糟」。他表示,在世界上兩個最大的經濟體之間,「我們正陷入一場真正冷戰的風險」。沃什所說的「冷戰」意味著經濟對峙,而非美蘇之間長達幾十年「相互確保摧毀」對方的核僵局。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外交政策項目約翰·桑頓中國中心和全球經濟發展項目資深研究員杜大偉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我想華盛頓的大多數政策人士都明白這一點,在我看來同中國展開新冷戰絕非美國主流觀點。」他認為,美國政府中的確存在著一個小集團,希望看到美國同中國實現脫離接觸,一旦這些人在政策制定中占了上風,他們就希望把這個局面變成永久的現實。杜大偉表示,這樣一種局面對於美國來說是非常糟糕的,更重要的是,美國的盟友不會跟著美國走這條路,這意味著美國將孤立自己,而不是孤立中國。
美國負責東亞和太平洋事務的前助理國務卿坎貝爾近日在一場主題為「中國挑戰」的研討會上表示,美國當前最大的問題在於美國似乎還沉迷於某種至高無上的地位,對於潛在的戰略挑戰者極為敏感。坎貝爾說,具體在看待中國上,美國一直有一種「家長作風」,希望通過全面接觸來引導中國的發展方向,但現實是,中國越來越獨立自主地走自己的內政外交道路,因此美國許多人士認為接觸戰略已經失敗,需要對美中關係進行重新評估。坎貝爾認為,美中是否會走向新冷戰非常讓人憂心,因為中國不像蘇聯,蘇聯在經濟上與美國沒有多少交集,但中國持有美國大量債券,美國的技術對中國來說也是必不可少的,中美就像兩個連體嬰兒,強行脫鉤引發的代價是中美兩國無法承受的,對於世界經濟來說也是個悲劇。當前,中美最需要的是坦誠對話,消除彼此對未來發展走向的憂慮與誤判。
美國粗魯外交不被看好
國際關係學院教授達巍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彭斯的一些話是對美國國內講的,他幾次說「我要告訴美國人民」,一方面是想降低中期選舉前俄羅斯問題對特朗普政府的壓力,另一方面是在選舉前營造一種危機感。達巍認為,彭斯講話的影響主要還在於進一步塑造國內對華政策共識。目前美國國內對華認識的唯一共同點就是對華示強,但至於怎麼示強,並不一致。講話中提到的一些應對方式,比如在美中貿易、南海問題上等,有的美方已經做了。彭斯演講否定的是美國的對華接觸戰略,這種接觸戰略是基於中美兩國實力結構、而且在美國國內有共識的,可以持續三四十年的一種總綱領。在達巍看來,美國現政府否定了美中接觸戰略,但並沒有提出新的替代方案,只是反覆說「我要對中國強硬」,因此不太具有行動指導性。
同樣,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刊文稱,彭斯近來充滿敵意的講話不太可能標誌著美中兩國開始一場「新冷戰」。與被廣泛視為標誌著冷戰開始的英國政治家邱吉爾的「鐵幕」講話不同,彭斯需要提出具體的政策舉措和行動才能支撐其言論。
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李海東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一些輿論用「新冷戰宣言」來評價彭斯的這次講話稍微有點過,畢竟中國跟蘇聯或俄羅斯都不一樣,中國完全沒有蘇聯那樣的對外進攻性,也沒有在意識形態上要搞全球擴張的計劃,或者鐵了心要跟美國對著干。李海東說,他認為更準確的比照是1949年時任美國國務卿艾奇遜發表的美中關係白皮書,這份白皮書是在司徒雷登離開中國、還在回美國的路上時發表的,大概意思就是講美國對中國做了大量貢獻,但現在蔣介石政府跑了,美國對華政策失敗了,但是這個失敗不是杜魯門政府的失敗,主要是撇清責任。彭斯這次演講表明一個鮮明立場,那就是美國對華政策確實失敗了,但要怪就怪前面的政府,如果要讓對華關係回歸正軌,還是要依靠特朗普。但李海東也表示,從長期來看,美國現政府的輿論鼓動就像1947年和1948年杜魯門對付蘇聯那樣,利用各種間諜案和謠言破壞美國民眾對蘇聯原本不錯的印象。如果美國把對華關係推向「強硬軌道」,有可能影響到美國一代人對華認知的總基調。李海東說:「目前看,我們對美還有靈活性,主要是我們始終保持建設性的對美外交態度,普通美國民眾對中國的印象並不像政客們渲染的那樣糟糕。」
美國進步研究中心學者麥可·富克斯也認為,美國對華強硬政策將適得其反。一些歐洲輿論還擔心,在全球化的今天,冷戰將傷害整個世界。德國《世界報》7日稱,彭斯煽動性言論會影響到德國經濟和世界經濟,但北京則展示自信,通過國際進口博覽會對外傳遞出「中國市場不可或缺」這樣的信息。《南德意志報》刊文回顧了美蘇「硬對抗」的冷戰期間,並認為:「今天,冷戰的危險仍是真實的,民粹主義者隨處可見。在經濟上,西方受到中國挑戰,政治上則擔憂俄羅斯。不過,與以前不同,西方在政治上有很大分歧。西方盟友認為,美國的粗魯外交既不會讓世界變得更好也不會更加和平。華盛頓不僅對抗中俄,也在摧毀西方創立的一些國際秩序。世界很難再出現以前那樣的冷戰,各國的利益交織在一起。歐洲只有更加強大,才有機會對抗特朗普帶來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