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生物教課書中曾告訴我們,地球曾經歷過一個巨型生物統治世界的時期,這些生物在現代人類的眼中無疑是龐然大物,比如恐龍、巨猿、猛獁象……當然,這些都是陸地生物,而在史前世界的海洋中還有大到你無法想像的海洋生物。
可以肯定,在當時地球上必然有適宜巨型生物生存的條件。然而,在一個突然來臨的時期之中,巨型動物生存的條件好似一下子就消失了,這導致了巨型生物的滅絕。根據考古學提出的大量的考古資料作為證據,這一變化大約發生於6500萬年左右。之後,地球新出現的生物體形逐漸變小。
那麼問題來了,6500萬年前,支撐巨型生物存在的必然條件是什麼?反之,這個條件,必定也是促使巨型生物滅絕的原因。
![史前巨型生物消失的原因:或是宇宙惹的禍](https://happy168.net/wp-content/uploads/2018/12/20181215_5c1554fe42656.jpg)
如果拋開動物的生物特點,僅以地球的自然環境而論,支撐巨型生物統治世界的條件只有一個,那就是地球的「重力環境」!也就是說,當時地球的引力相對現代來說要小,在這樣的環境之下,那些體形龐大的生物才可以靈巧支配自己的身體。
很多人或許一頭霧水,一定要問什麼是影響地球引力的關鍵呢?首先你要知道地球自身的質量、密度、體積是決定引力的內在原因。然而,這三個地球條件以現在和6500萬年以前相比,實則並沒有太大變化。也就是說地球並沒有比6500萬年以前「胖」多少。影響地球引力的還有其他一些因素,比如地球與月亮之間距離等等。如果兩者之間的任何一方偏離了原有的軌道,那麼必然出現嚴重問題,科學界對此深信不疑,他們認為太陽系中的星體全部出現過這個問題。你可以想像一下6500萬年以前,地球突然改變了繞太陽運行的軌道,而後會發生怎樣的後果。
![史前巨型生物消失的原因:或是宇宙惹的禍](https://happy168.net/wp-content/uploads/2018/12/20181215_5c1554fe58ba3.jpg)
事情可以是這樣的:6500萬年前,宇宙空間的距離相比現在要小(假如以3000個地球年,宇宙空間縮小1光年來計算,在地球46億年的歷史中,宇宙空間要比現在小100多萬光年)。銀河系中許多恆星挨近我們不超過25萬光年,在強大的萬有引力的作用下,地球自身的引力反而消弱了,這為體形巨大的動物提供了一個理想並舒適的生存空間。恐龍、巨猿等超大型生物可以靈巧地轉動龐大的身軀,血液也不需要多大的壓強就可以抵達頭部。同時,在這種環境下,植物也擺脫了引力限制,長得高大茂密,這些都是食物鏈的必然關鍵,正是這些植物為食草類恐龍和其他動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而後食肉類恐龍和其他生物再吃掉這些「素食主義者」,這形成了食物鏈的自然規律。
![史前巨型生物消失的原因:或是宇宙惹的禍](https://happy168.net/wp-content/uploads/2018/12/20181215_5c1554fe670d4.jpg)
但是宇宙卻越來越不消停,它不斷的膨脹,各星系在膨脹的大背景下各自遠離,紛紛脫離自己原有的軌道,當這種遠離突破一個臨界點時,地球的巨無霸們就再也無法生存下去,最終這種因素導致了恐龍等巨型生物的徹底滅絕。科學界有個搞笑的話題,叫做「恐龍至少有100種死法」,其中,這種說法與小行星撞擊說排在前面幾位。
![史前巨型生物消失的原因:或是宇宙惹的禍](https://happy168.net/wp-content/uploads/2018/12/20181215_5c1554fe754e0.jpg)
可以證明的是:恐龍、巨猿等巨型生物是在同一時期滅絕的。而從那時以後,地球動物的體形就向纖細、弱小轉變。要知道,生物的基因是難以捉摸的 ,為了生存,基因會自己發生變化,而基因的變化也導致了外形的變化。地球就是這樣奇妙,給你一個適宜生存的環境,就看你願不願意適應,如果願意,那麼就請變成你所期望的模樣吧,就這樣,萬物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