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的繁體中文 WordPress 網站

新聞

為什麼是孟晚舟?媒體披露美方謀劃細節!

孟晚舟案從12月初發展至今,一直是全球的焦點。但此案緣何而起?孟晚舟的「罪名」又是因何而來?

當地時間12月18日,《紐約時報》一篇報道分析了孟晚舟案背後的一些美方算計。

相關細節也再度證實了我駐加拿大大使13日的文章,「這起事件是有預謀的政治行動,是美國動用國家權力對一家中國高科技企業的政治追殺。」

為什麼是孟晚舟?媒體披露美方謀劃細節!

當地時間12月11日下午,孟晚舟獲得保釋

「導致她被捕的案由已於幾年前啟動」

《紐約時報》表示,針對孟晚舟刑事指控的詳細信息已被提交封存,目前仍然模糊不清。但加拿大的法庭文件和對熟悉華為調查人員的採訪表明,導致她被捕的案由已於幾年前啟動。

知情人士表示,該案件脫胎於歐巴馬政府對包括華為在內的中國公司進行的國家安全調查。只是在最近,調查的焦點轉移到了華為,特別是孟晚舟身上。

根據一名前聯邦執法官員的說法,反間諜特工和聯邦檢察官在2010年開始探查可能針對華為領導層的案件。這項工作由美國華為工廠所在地的聯邦檢察官辦公室領導,包括麻薩諸塞州、阿拉巴馬州、加利福尼亞州、紐約州和德克薩斯州。

美國一直無端指控中國方面對其國家安全的「威脅」。此前就有媒體披露,在華為遭到西方多國「封殺」之前,早在今年7月,「五眼聯盟」成員國情報部門領導人就在一場秘密的「龍蝦晚宴」上,共同討論過「如何將華為排除出5G採購名單」。不過成員之一紐西蘭否認了此事。

不過,想要對華為高管進行指控,使用「間諜或其他安全犯罪」並不容易。於是,另外一個「切入點」出現了。

「以涉嫌銀行欺詐為由,好過試圖以國家安全為由立案」

美國此前指控孟晚舟涉欺詐規避對伊朗制裁,通過華為設在香港的Skycom公司與伊朗進行交易,同時隱瞞華為與Skycom的關係。另外,美國在臨時逮捕孟晚舟的請求書上還表示,孟晚舟與其他的華為代表,向多個跨國金融機構,包括一家在美國開展業務的「金融機構」,做了虛假陳述。

上述所提到的「金融機構」被認為包括滙豐銀行。

《紐約時報》稱,雖然美國公司在法律上禁止與受美國制裁的國家、個人和機構開展業務,卻並不能禁止華為這樣做。但是,如果像滙豐銀行這樣的國際銀行通過美國轉移往來伊朗的資金,就可能違反了美國法律。

同時,以間諜或其他安全犯罪對華為或其高管進行刑事指控並不容易。前聯邦檢察官稱,因此,檢方往往希望對更多涉及銀行欺詐等犯罪的傳統案件進行起訴。這可以被看做是艾爾·卡彭(Al Capone)式戰略:檢方通過指控逃稅來追捕臭名昭著的黑幫成員。

前聯邦檢察官表示,以「涉嫌銀行欺詐」為由追捕孟晚舟被證明是一種更好的進攻路線,好過試圖以國家安全為由立案。

於是,今年夏天,美國檢方決定對孟晚舟提起刑事訴訟。8月22日,檢方在一份密封文件中提起訴訟,布魯克林的一名聯邦法官簽署了逮捕孟晚舟的授權令。

美國和加拿大有引渡條約,美方也了解到孟晚舟經常去加拿大,認為她去該國只是時間問題。於是也就有了12月1日的抓捕事件。

報道還提到,加拿大檢察官對孟晚舟指控的大部分,都來自布魯克林檢察官12月3日寫給加拿大檢察官的一封三頁長的信。加拿大當局提交給法庭的文件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美國提供的材料。

孟晚舟於當地時間12月11日獲得保釋,將在2019年2月6日再度出庭。

按照相關程序,美方會在孟晚舟被拘捕後60天內,提出正式引渡申請。加拿大方面在接到引渡文件後30天,會舉行引渡聽證會,孟晚舟方面肯定會為此辯護,拒絕被引渡,這就意味著一場法庭拉鋸戰開始。

針對孟晚舟被拘押一事,中方態度一直十分堅決、強硬。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今天(19日)的記者會上表示:「個別國家在沒有任何事實根據和確鑿證據的情況下,將正常的科技發展與合作政治化,以「可能存在安全威脅」的「莫須有」罪名抹黑打壓華為等中國高科技企業,這是非常狹隘的「有罪推定」的思維,本質上是赤裸裸的科技霸權主義和貿易投資保護主義,也違反了WTO的非歧視原則。中國的發展權利包括中國高科技企業的發展權利應該得到各方充分尊重。有關方面應該明白一點,任何抹黑攻擊都無法阻擋中國企業成長發展走向世界的步伐。」

我國駐加拿大大使盧沙野於13日在加《環球郵報》發表題為《我們不希望看到加拿大走上背離公平正義的道路》的署名文章。他寫道:「這起事件不是簡單的司法案件,而是有預謀的政治行動,是美國動用國家權力對一家中國高科技企業的政治追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