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瑜解脫了高雄人的「情緒勒索」–外漂哈佛人解讀(執筆人:高希均)
12月3日「遠見華人精英論壇」刊出了一篇精闢的文章:
(韓國瑜掙脫了情緒勒索〉,不到4天,瀏覽數已超過35000,讚已超過7000。誰是這位作者?
摘錄她寫的幾段文字:
公元2000年8月,我離開高雄。
那一年,陳水扁高票當選總統。
也是那一年,我從高雄謝長廷市長手中接過國中畢業獎狀,
兩個月後出國讀書永遠離家。
10幾年過去了,我從一個懵懂無知的孩子,蛻變為一個專職的世界旁觀者。
我長大了,但是我的故鄉卻停滯不前。
這次選舉,從海外觀察,非常驚訝。
我那個記憶中 綠營鐵票倉的故鄉高雄,竟然有人揮舞著 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
我的故鄉高雄,從不被重視,
我那個經濟不斷衰退的故鄉高雄,竟然來了一個不見經傳的黑馬人物,不自量力選市長,結果還高票當選。
誰是韓國瑜?
用鮮明的口號「高雄發大財」,類似川普英文的 Make America Great Again!
韓國瑜最讓我佩服的,應該是他的高情商,一眼看穿高雄人的盲點:情緒勒索。
心理學家Susan Forward提出的《情緒勒索》一書(Emotional Blackmail)就是探討 如何解決身邊人用 FOG(Fear,Obligation,Guilt)
恐懼,義務,和罪惡感來要求你,控制你的所作所為。
這2、30年來,高雄 不斷上演情緒勒索的戲碼:
-高雄人民如果表達不滿意,執政者就施加心理壓力:
高雄是我們的家園,要做有骨氣的台灣囝。
-如果市民依然 理性反駁,再繼續威脅:
![韓國瑜解脫了高雄人的「情緒勒索」--外漂哈佛人解讀](https://happy168.net/wp-content/uploads/2019/01/20190101_5c2bf9406acda.jpg)
(1)不選我 就是不愛台灣,1979年的美麗島事件… 忘記了嗎?(使人民產生罪惡感 Guilt)
(2)中共滲透無所不在,不害怕嗎?(使人民產生恐懼 Fear)
(3)反對我,就代表不認同,不守護,不愛惜台灣的民主?(使人民產生義務 服從感Obligation)
執政者這一齣戲上演了2、30年,樂此不疲。
但是韓國瑜裂解了情緒勒索的環扣:
我沒有糟蹋高雄;沒有不愛台灣;沒有不認同台灣民主,但是人民不需要鬥爭。
韓國瑜新建了情緒界限(boundaries),翻轉了高雄人20年來陷入情緒勒索的困境,這才是他這次勝選的關鍵。
![韓國瑜解脫了高雄人的「情緒勒索」--外漂哈佛人解讀](https://happy168.net/wp-content/uploads/2019/01/20190101_5c2bf9406f748.jpg)
這位在海外的「世界旁觀者」是誰?
15歲離開高雄,此刻寫下了用心理學架構分析的短文。
我認識這位作者,寫過短文介紹過她。
一位15歲高雄新興國中女生,以2屆全國大提琴冠軍的成績,獲得赴美讀高中的獎學金。
然後又以獎學金進哈佛讀完大學,再進入茱莉亞獲得音樂碩士,她10年內為自己開拓了一片燦爛的演奏天空。
10年前(2008年6月)的一個晚上,哈佛校園舉行357屆畢業典禮。其中有一個重要的音樂節目。
燈光漸暗,瞬間鴉雀無聲,一位修長優雅的東方女孩 —— 在眾目注視下展開了大提琴的演奏。
她就是尤虹文(Mimi Yu)—— 經濟系的應屆優等畢業生,更是多次獲得國際大獎的年輕大提琴音樂家。
她來自高雄,她的雙親第一次從高雄來到哈佛,坐在包廂貴賓席。
他們難以置信地遠遠地注視著這個8年前離家的國中女兒,此刻正在隆重典禮中,獨自做出色的演出。
對虹文講,一切的榮耀歸於父母,「我的家永遠在高雄」。這是一個來自 高雄 中產家庭的 自我奮鬥故事,
只有這種「走出去」的奮發上進,才能改變台灣年輕一代的膽怯與沉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