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相敦馬哈迪表示若給一名馬來人、華人及印度人各RM100萬,他們會將錢花費在不同用途,指雖然政府已經採取許多積極行動扶持馬來人,然而倘若馬來人不改變如今的思維模式及價值觀,他們將不會取得成功。
「如果我給馬來人、華人和印度人各RM100萬,誰會取得成功?「
敦馬哈迪表示「馬來人會去買第一部車,可能是藍寶堅尼;華人則會開始做生意;印度人會用這筆錢看如何幫助孩子成為醫生。」
馬哈迪在日前配合土著團結黨大會來臨,接受媒體聯訪時指出,雖然上述是很糟糕的例子,然而其反映的就是事實。
他說,政府採取積極的行動,意味著制定許多政策扶持馬來人,以給予他們機會,然而全部都失敗,因為個人的性格沒有改變。

「我不喜歡這樣說自己的族群,但我必須告訴他們(馬來人)這是錯的。「
他指出,我國有數百萬名的外籍員工,這是因為國人不要工作,而當他說馬來人懶惰時,他們就會生氣,然而他說的都是事實。
「我曾遇到一個店主,他想要聘請來自印度的勞工,我問他為何不請馬來人?他說曾經聘請馬來人,然而他卻在3、4天內就離職。「
「我也曾詢問一名承包商為何不聘請馬來人,他說曾經聘請,惟沒人留下,因為他們認為工作環境很熱。」
馬哈迪說,雖然本地馬來人和印尼人是同樣的人,然而文化卻有出現差別,因此一些相熟的承包商曾經告訴他,他們更傾向於聘請勤勞工作的印尼勞工。

馬哈迪認為,馬來人若跟隨伊斯蘭價值觀,他們必然將取得成功,而政府應該從學校教育著手,以教導孩子更好的價值觀。
「我們必須在幼稚園開始教導,因為現今的父母沒有時間教導孩子,我們(政府)會走入校園,以教導學生全新的價值觀。」
「對馬來人而言,最好的價值就是伊斯蘭價值觀,當中倡議了許多好的東西,問題是他們(馬來人)沒有去跟隨。」
馬哈迪說,最重要的是人和他們的價值觀,價值觀一旦錯了,他們就不會成功。
馬哈迪還說,和馬來人相比,華人是較為勤勞、不斷變化和具有知識的,而華人在沒有任何説明下都會成功。
「馬來人離開城市到偏遠地方生活,因為馬來人貧窮和害怕,他們賣掉價錢好的土地,然後回到鄉區居住,當自己的地方發展了,又再次變賣和隱居,至今他們還在森林邊緣。「

他說,馬來人認為只有馬來人可以説明他們,因此需要土著團結黨。
」他們怕自己回到森林,所以要有人保護他們,若我們(土團黨)不去迎合他們,就不會獲得馬來人支持,我們會一直輸。「
敦馬再次大膽發言,指馬來人懶惰是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