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家裡,是否也存有一大堆剩下的藥物呢?馬來西亞衛生部促請從政府醫院及診所拿藥的病人,可退還沒服用的剩餘藥物以免造成浪費,從而可節省昂貴的藥物成本。
鑒於成本昂貴,若丟棄藥物會造成浪費,因為未過期的藥物仍可被服用。此舉也可避免藥物被濫用及風險,尤其是避免發生小孩誤食藥物事件。當局也有特定的銷毀藥物方式,若沒以正確方式銷毀藥物,細菌將會滋長。
現今,政府診所都有準備一個藥物回收箱放置在farmasi(藥房)那裡,只要是你的身體康復了而藥丸沒吃完,都可以放回去,讓藥房人員經過檢查和處理後,再發給另個病人用。
藥物回收箱的作用:
– 可以減少藥物用不完而造成浪費。
– 可以有個地方可以處理這些藥物。有些藥物不適合直接丟垃圾桶,因為會造成不必要的污染。
吃不完隨手棄 藥物亂丟釀禍害
許多人生病看醫生,拿了藥,沒有吃完就收在家裡,有的超過保質期,或者隨意就丟棄,造成藥物浪費的原因之一。
我國城市居民特別是華裔,經濟條件許可,比較傾向於到私人診所求醫。每次看病,醫生都會發給不少藥物。結果,沒有吃完的藥物,隨意丟棄,造成大量浪費的同時,也潛伏著嚴重的環境污染危機!
藥物浪費是全球每個國家面臨的問題,馬來西亞也不例外,去年衛生部就收到了由民眾退回的高達200萬令吉未使用藥物。這些藥物基本上以銷毀處理,意味著減少浪費和加強用藥管控,可以省下至少200萬令吉。
我國政府醫院費用低廉,只需支付1令吉掛號費,就可看病拿藥。不少大馬人把低價藥物當作理所當然,不會服用全部藥物,無論是出於治好病,或拒絕遵守規定的服藥計劃。
大馬醫藥協會主席拉文德蘭指出,大眾的覺醒意識,對於減少藥物浪費方面,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有的病人不懂得珍惜藥物,尤其政府醫院看病,認為只需要1令吉就可得到許多藥物,變成不懂珍惜,抱著以價格來衡量藥物價值的心態。

大馬醫藥協會主席拉文德蘭接受《東方日報》專訪,促請民眾珍惜藥物,尤其不要浪費從政府醫院得到的藥物。
沒按照指示吃藥
「實際上,政府醫院給予非常有質量的藥物,你可能只支付1令吉,就能得到政府醫院給予的藥物,但那些藥物不是用1令吉買來的,是花費了數百萬令吉。」
拉文德蘭表示,避免藥物浪費,每年可為馬來西亞至少節省數百萬令吉,去年在「藥物回收」計劃(PPU)下,衛生部就處理了民眾退回的200萬令吉過期或損壞藥物。
「而我認為,被浪費的藥物價值每年遠遠超出200萬令吉。」
他說,治療糖尿病、高血壓、高膽固醇等慢性疾病的藥物,最常被浪費,短期藥物方面則是咳嗽、發燒、感冒。
美國研究機構IMS發表的一份報告顯示,美國每年可以避免的醫療支出高達2130億美元,其中半數的醫療浪費,竟是病人沒有按照指示吃藥。實際上,相同的情況也在大馬上演。
拉文德蘭稱,造成藥物浪費最大原因在於,病人吃不完的藥就丟棄,沒有配合醫生指示服藥,避免浪費藥物意識低。

醫生或醫院給予的藥物數量過多,無形中造成浪費,若在藥物數量方面精準管控,可減少浪費。
他表示,病人必須服用完所有藥物,但很多病人沒有這麼做,有的病人拿了一個月的藥物分量,但服用一周後就痊癒了,但這些藥物也沒有退還給政府醫院。
他說,有時候病人會「自我治療」,不遵守藥物服用量,醫生指示一天要服用3次藥,病人自行減少到一兩次,那麼就會出現多餘的藥物。當病人回到醫院再次拿藥時,沒有主動告知醫生自己減少服用量,而是拿回相同劑量,就造成藥物浪費。
他指出,有的藥物浪費是源自於藥方改變,比如高血壓藥物,病人在服用一段時間後沒有起色,就改變治療藥物,原有藥物就停止服用了,放置在抽屜和儲物櫃,直到過期丟棄。
節省免污染 回收藥物大多銷毀
為了管控藥物浪費,衛生部實施數項計劃,包括「病患自有藥物計劃」、「藥物回收計劃」以及實施每月供藥。
在「病患自有藥物計劃」下,鼓勵病人入住政府醫院時,將自己的藥物帶去,讓醫生進行評估是否能在入院治療階段和出院後繼續使用,從而減少重複給藥。
「藥物回收計劃」則旨在降低民眾亂丟棄藥物造成污染,並且追蹤藥物浪費數量。

同時,對於回收藥物是否重新使用,衛生部「藥物回收計劃」指南依據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回收的藥品不得用於其他患者,因為不能保證返回的藥物質量和效用。
這意味著,回收的藥物基本上是被銷毀處理,因此民眾必須更加珍惜藥物。
另一方面,政府醫院和診所已經實行每月供藥一次的政策,以確保病人了解且遵循服藥的時間,避免資源浪費。
藥物分量每月一次
大馬醫藥協會主席拉文德蘭也指出,現在政府醫院不會一次性給予3個月藥量,而是一個月一個月給。如果病人需要藥物,一個月後帶著藥方回到醫院補充。
「病人每個月服用完後,再回到醫院或診所補充所需藥物,雖然這種方式會比較不方便病人,卻是控制藥物浪費的方法之一。」
拉文德蘭表示,衛生部所推出的「藥物回收計劃」,病人可以將不需要的藥物交還給醫院處理。同時,如果醫生改變了治療方式和藥方,病人也可將之前的藥物交回,然後換取新藥物。
不過,他表示,衛生部發現病人退回的藥物有很多是已經過期,而且值得留意的是,有些病人沒有保管好藥物,曝曬在陽光和高溫下導致藥物變質;反映出大馬民眾的藥物知識和保管意識不高。
私人診所未管制
衛生部於2010年推出藥物回收計劃,作為管理藥物處置的措施,以更加環保和安全。
在這個計劃下,患者可以把未使用的藥物,退還給政府醫院和診所櫃檯處或放在特定箱子內。
藥劑服務組指出,大多數回收的藥物主要治療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等。
藥物退回被銷毀的主要原因有,藥物治療方案改變、停止治療、患者沒有遵守治療指示、病患身亡、患者在不同機構拿藥,如政府醫院、私人診所和藥店。這意味著,這些原因也導致藥物資源的浪費。
值得留意的是,有關計劃只適用於衛生部旗下的政府醫院和診所,並且只有病人可以將藥物交給醫院回收,私人診所和組織則不能。
民眾在私人診所所得到的過多藥物,尚未受到應有的重視與珍惜。
所有藥物回收通過兩種方法進行處理,一种放入黃色的藥物廢料桶或包裝,黃色代表僅用於焚燒的醫藥廢料,之後遵照環境部的規定,進行銷毀;另外一種是由工業廢料公司Kualiti Alam公司進行處理。

醫生常開藥過多
除了病人自身浪費藥物問題外,有時候醫生和院方給予藥物數量過多,也無形中造成浪費,大馬醫藥協會主席拉文德蘭指出,醫生在給予藥物數量方面也要精準和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