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F (Central Provident Fund) 中文可譯為中央公積金,是一項新加坡政府建立的面向所有新加坡公民以及永久居民的社會保障儲蓄計劃,需要每一位參與者按月繳納。
CPF總共有三個戶頭, 普通戶頭 (Ordinary Account, OA), 特別戶頭 (Special Account, SA) 以及 醫療戶頭 (Medisave Account)。
人力部長楊莉明和義順集選區議員李美花昨天在國會上就能否制定選項,讓缺錢用的人在62歲開始領取公積金入息展開討論。
作者
張麗苹
國會昨天復會時,總坐在第一排位子的義順集選區議員李美花(花姐)向公積金局提了一個許多人都很關心的問題:62歲退休後不夠錢用時怎麼辦,能不能早點把錢拿出來花?自己的公積金戶頭裡明明看著有錢,卻必須「望梅止渴」三年後才得以「解渴」。
在新加坡,65歲開始領取公積金入息的條例適用於1954年或以後出生的國人。較早出生的國人,則可較早領取入息,例如1952年與1953年出生者,64歲就可領取入息。
目前公積金會員只有在健康欠佳的情況下,才能提早領取入息。(海峽時報)
目前公積金會員只有在健康欠佳的情況下,才能提早領取入息,這包括永久殘障、身患絕症,或壽命因疾病顯著縮短,而且必須有醫生證明。人力部長楊莉明透露,基於健康理由申請提早領取入息的人當中,有65%獲准,其餘35%因不合格而不獲准。
李美花在口頭詢問時說:
「有選民告訴我,他們62歲退休後,什麼都有,身體狀況也良好,就是口袋裡沒錢,所以他們不能以健康欠佳為由提早領取入息。因此他們想向公積金局詢問,能否考慮推出一個選項,讓他們在領取較少款項的情況下,從62歲就開始領取公積金入息?」
人力部長楊莉明答覆這個口頭詢問時,先讓花姐將問題重複一遍,自己再複述一遍,然後溫柔地丟出一個問句給花姐。
楊莉明:
謝 謝。很高興聽到議員澄清她究竟在要求什麼。如果我沒聽錯,她是在建議讓某些想要這麼做的人降低他們領取入息的年齡,但依然將領取公積金入息的法定年齡設在 65歲。我想反過來問一問議員,她認為這麼做有可能嗎?讓一部分人早點領取入息,然後要求其他人等到65歲才領取入息?而且還必須讓所有人都能有此選項, 是這樣嗎?
(鏡頭前的 李美花一臉認真地對楊莉明大力點頭。)
原來如此。我們較早前 已解釋過,如果要讓所有人都有此選項,那它就不再是個選項,而是必須整體調低領取公積金入息的年齡。目前,領取入息的最低年齡設在65歲,但人們可以自願 將領取公積金的年齡延後至70歲。議員所提出的並非一個選項,而是要求整體調低領取公積金入息的年齡,所以我希望我正確地理解議員的提議。
李美花:
謝謝議長先生。是的,(部長)你說得沒錯,目前那些想延後領取入息的人的確能夠這麼做,但會這麼做的都是不缺錢用的人,他們有足夠的錢能夠等到晚一些才領取入息。但有些人並沒有錢,他們希望早點領取入息,所以可以制定出 選項一:62歲開始領取入息但拿較少款項;選項二:維持現狀(在65歲領取),選項三:在70歲領取。謝謝。
花姐口中的選項,在部長眼裡即意味著必須整體調低領取公積金入息的法定年齡。理解上的差距,來自於視角的不同。花姐為民請命,是從人民的角度去切入,所提出的選項在人們看來確實合情合理。
楊莉明則是從制定政策的大方向去理解整件事。兩人處在兩個不同層面去看待同一個問題。從政策的高層次以及涉及面去切入剖析,就會發現當中千絲萬縷環環相扣的關係,牽一髮動全身。
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楊莉明會婉轉地蹦出NO NO,強調說公積金局會把領取公積金入息的年齡維持在65歲,不會調低這個年齡。
楊莉明還說,許多任務會領袖和僱主都向她反映,多數年長員工都想繼續工作,繼續有儲蓄。在這些勞資政三方進行的對話交流會上,她們討論了各種各樣的問題,不過她並沒有聽到太多有關領取公積金入息年齡的反饋意見。
多數年長員工都想繼續工作,繼續有儲蓄。(海峽時報)
楊莉明在回答花姐時也以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屬下的35個市場經濟國家為例解釋說,有超過半數的國家都將領取養老金的年齡設在65歲至67歲之間,而且許多國家都在提高這個年齡。
「全 世界人口的壽命都在變長,人們活得更久,退休年齡也不斷提高。以荷蘭為例,領取養老金的年齡將在2021年從66歲提高到67歲。丹麥將在2022年把領 取養老金的年齡從65歲提高至67歲。德國則會在2031年將領取養老金的年齡調高至67歲。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我們必須捫心自問:降低領取公積金入息的 年齡,是不是真的理智?這完全不是選項,必須一視同仁。」
難道沒有其他「出路」?
不是的。楊莉明指出,過去我們在制定重新僱傭年齡時也是經過勞資政三方不斷交流討論後,才將重新僱傭年齡的年限制定在65歲,然後又進一步調高至67歲。換句話說,沒有絕對的可能也沒有絕對不可能。
「如果勞資政三方在退休年齡與重新僱傭年齡上達成新的、良好的共識,那將有助於大家向前邁進,給我一些時間完成這方面的工作。」
在這個掐中許多人憤怒點的課題上,跟火燒眉毛缺錢用的人民說政策說大道理,只能是對牛彈琴,誰能聽得進去?紅螞蟻希望楊莉明和花姐能夠找到折衷又富有人情味的解決方案,做到「柳暗花明又一村」。有時候少點IQ多點EQ,會更得民心。
其中一名網民分享他無法動用MediSave的事件
每個月需要貢獻多少去CPF戶頭?
新加坡本地人參加工作後,每個月需要向CPF戶頭貢獻 20%的月薪,同時僱主會額外向雇員CPF戶頭貢獻 17%的 月薪。打個比方,Mike大學畢業後加入某外企公司,月薪為3000新幣,那麼每個月Mike需向自己的CPF戶頭貢獻600新幣,Mike每個月實際拿 到手的薪水為2400新幣。同時,僱主會額外拿出510新幣貢獻到Mike的CPF戶頭,加上Mike自己貢獻的600新幣,Mike這個月的CPF戶頭 總共增長1110新幣。
各個CPF戶頭的用途?
普通戶頭:主要用於日常需要,可用於購房,投資,教育等等。
買房:普通帳戶可用於支付購買房產,最高可提取金額由所購買房屋價格以及房屋使用年限以及最年輕購買者的年齡決定。
投資:CPF有提供投資計劃,可以用來投資CPF授權的理財產品CPFIS-OA,即通過CPF授權的金融機構,購買具有風險的金融產品,但即使盈利,也將打入CPF帳戶,無法提現。
教育:CPF可用於個人以及配偶或子女的教育支出,即以貸款的形式支取OA戶頭(需支付利息並在學成後還款),支付配偶,子女或自己的全日制教育學費。
醫療戶頭:主要用於醫療需要,可用於支付醫院的病床費,門診費,手術費治療費以及某些獲批准的醫院的保健費。也可以用於購買政府和商業保險公司共同推出的聯合醫療住院保障,達到住院、手術100%的報銷。
特別戶頭:主要用於養老需要。在退休後可每月取出利息作為養老生活費用。
關於退休:CPF 規定所有公民以及永久居民於55周歲時需要保留148000新幣的最低餘額(minimum sum),該最低餘額將來自特別戶頭以及普通戶頭,統一存入退休戶頭(Retirement Account)。如果此兩項帳戶不能滿足最低餘額,個人使用CPF所購買的房產將自動抵押折現以填補最低餘額的空白。抵押的金額不可超過現有使用CPF 購買房產的金額以及和最低餘額差額的最低者。如果滿足了最低餘額後普通戶頭或特別戶頭仍有盈餘,該盈餘可由個人自由取出。如果選擇不取出則可繼續享受 CPF的利息(高於銀行存款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