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的繁體中文 WordPress 網站

新聞

為何當年馬來西亞21間銀行會被合併成現在的7家銀行呢?

為何當年馬來西亞21間銀行!會被合併成現在的 7家銀行呢?

前高官表示,:當年把21間商業銀行合併成10家(現在7間),真正的目標不是擔心開放市場後,小規模銀行敵不過大銀行而帶來風險 。

當年被併購絕大部分都是華人擁有的銀行,印度人擁有的銀行只有一 家。這個旨在限制華人在銀行業勢力的政策已湊效。但是華人資金和人才在同一時候外流。這是不爭的事實。

從沙努西的言論看出,大眾銀行和豐隆銀行能存活應該感謝安華!

如果安華還在內閣,後來郭鶴年就不用把糖業」搬」去印度尼西亞和澳州;南方銀行的老闆就不用含淚脫售祖業!

馬華呢?為什麼要等當時的副相安華來反對?!

安聯銀行原本是賣華手中的馬化銀行,後來展轉賣到新資和前財長達因手中。RHB 的前身是UMBC+D&C, UMBC一度也曾落入賣華手中,D&C興業銀行是華資銀行。

MXXbank是華商創立的,被搶後還吞了4家華資銀行 1.廣益銀行 2.太平銀行 3.萬興利銀行 4.PHILEO萬友聯合銀行。就連吞吃SBB南方銀行的CIMB聯昌銀行也是華商創立的!

華資銀行的悲戚

一個馬來西亞華商開啟的華資銀行,據經濟學教授謝桂元博士的〈大馬早期華資銀行的崛起與沒落〉考證,首推1913年啟業的廣益銀行。1992年為馬來亞銀行接管。次而上市的是鮮為人知,位居南馬的峇都巴轄銀行。1919年註冊 ,1922年營業。1963年易名太平銀行。2000年的首輪銀行大合併行動之中,為馬來亞銀行吞鉤,終於完成歷史的任務。

時任馬來西亞宏願開放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院長的謝博士本篇論文統計:接下來的還有廣利銀行Hong Leong Bank(1934)、聯昌銀行 CIMB(1924)、萬興利銀行 Ban Hin Lee(1935)、福華銀行(1951)、華達銀行(1955)。

馬來(西)亞立國之後,南中國海兩岸的華資銀行,較為顯著則有馬來亞銀行 MBB(1960)、合眾銀行 UMBC(1960)、公明銀行(1965)、南方銀行SBB(1965)和興業銀行 D&C(1966)。

但是,經歷了1960年-1970年的全盛和光輝;謝桂元博士說:華資銀行也日漸沒落,逐一轉手。殘存至今的只有大眾銀行(1966)和前身出自廣利的豐隆銀行了。

當中的傳奇,和悲戚一樣多。單舉福華銀行的創立發展和結束,足見動人和驚世之處:24位深具遠見的福州人當初只以平均大約4萬餘元,打下砂拉越的銀行江山。福華笫一年的資產,一日千里,遽然增 加到1500萬之巨!

田英成先生在〈砂拉越福州人的移殖,經濟活動與社會組織論析〉報告了福華銀行的業績直至1970年,註冊資本已達1000萬,總資產共計6564萬。1992年的稅前盈利共有8249萬,1993年的稅前盈利甚至高達6299萬。

可是,那又怎麼樣呢?廣大的福州同鄉上上下下,用上半個世紀,終其一生經營的這間銀行;國家銀行只以不及24個月的時間,就把這間臨界50歲,信譽倍人,東馬笫一的老字號, 從此併入了新店。

為何當年馬來西亞21間銀行會被合併成現在的7家銀行呢?

開國元勛的馬華元老李孝式爵士家族名下的那一間興業銀行D&C呢 ,後來也落入阿都拉昔RHB之手,當初一度保留的中文名,現在似乎也消失了。謝桂元博士見之,想必留下百年的感傷和千年的遺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