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20總統大選的迫近,蔡英文總統和閣揆蘇貞昌最近相繼吹起了戰鬥的號角,升高了對抗中國的聲量與態勢,甚至擺出無懼對岸動武,既有「承受共軍第一波攻擊」的準備,更有「只剩1支掃帚也要拚到底」的決心。一時之間,彷彿時光倒流,回到幾十年前那個兩岸隨時可能開戰的肅殺年代。
如今社會人心飽經世故,即使未必因此惶惶不已,但仍不免多所疑慮:兩岸關係真的已經糜爛至此,戰爭非打不可?否則為什麼要用如此異乎尋常、超乎比例的說法,來形塑這種既恐共、卻又不怕戰爭的氛圍?如果大多數人認為兩岸不太可能發生戰爭,因此不必過度擔心,果真如此,難道就可以為了勝選,不計後果地刺激想像、製造緊張嗎?
還有人說,蔡總統是接受外媒訪問,蘇揆是在國會答詢,才會說出那些話。問題是,蔡、蘇2人訴求的主要對象不只是說給對岸聽,而是每個中華民國國民;不是參加電視節目的名嘴或群眾大會的政客,而是大權在握、身繫國家安危,攸關人民福禍的總統與行政院長,竟然如此說幹話不足,講狠話才爽,豈不荒謬至極!國家領導人最大的責任是保國安民,是如何確保國家安全、避免戰爭的發生,遠比如何處理戰爭、準備好戰爭,甚至帶領國家全民血戰拚到底更重要。
真正理性愛國的台灣人,不必也不應怯共畏戰,在兩岸既對抗又交流的競合關係中,必須智勇兼備,進退務實。如果中共一味無理蠻橫,逕行武力犯台,凡是真正愛國愛鄉土的台灣人,都應該責無旁貸、奮起抵擋,捍衛自己國家的民主自由與價值信念。但如果不是竭盡所能避免戰爭,爭取最大利益空間,只是強調暴虎馮河式的愚勇,誇耀玉石俱焚的決心,絕對不是值得信賴的領導人,也無法凝聚全民的團結。
蘇揆在其「掃帚拚到底」論調的同時,也順道舉了英國首相邱吉爾1940年6月4日在下議院那場名留青史、振奮人心的「絕不投降」的演說,但這卻顯示蘇揆的引喻失義。當時希特勒已發動二戰,攻占捷克、波蘭、挪威,法國大敗將投降,33萬英軍自敦克爾克撤回,納粹德國即將跨海入侵英倫三島,大戰已然爆發,根本退無可退,試問,台海已到了這個節骨眼了嗎?已到以掃帚也要拚到底的狀態了嗎?
蘇揆又說「當年我當兵時,國民黨還說要反攻大陸、消滅共匪」呢,意謂他現在的言行就是根據國民黨當年的教育而來。但這又凸顯他曲解時代變遷、未能與時俱進的僵化,難道他的腦筋還停留在仇匪恨匪的動員戡亂時期?這30年來,世局翻轉大變,共產國家紛紛民主化,中華民國早在1991年就已宣布廢止《動戡條款》;在兩岸大幅交流、軍力嚴重失衡,中國從一窮二白躍為世界第2大經濟體等巨變下,如今為何要反共、如何反共,都要以理性與智慧,通權達變搞清楚。
事實上,現在蔡政府以國家安全為由,以犧牲台灣民主為手段,大幅限縮本國公民權利的種種言行,不啻是另一個動戡體制的復辟重現。為了勝選永續執政,操弄雙重標準,混淆昨非今是,更不斷形塑中共很可怕、但兩岸戰爭不必怕的詭異氛圍,蔡、蘇兩位國家領導人用一支掃帚裝神弄鬼,考驗著選民會精神錯亂,還是看穿把戲而醒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