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和往常一樣平靜的夜晚,喀麥隆尼奧斯湖附近的村民們恬然睡去。
然而第二天清晨,1746位村民和3500多頭牲畜卻驚悚地散落各處,了無生息。
一夜之間,附近原本喧鬧的四個村莊淪為了無生息的空城。
奇怪的是,他們身體上沒有受傷的痕跡,別說是事後災難現場的目擊者,
甚至死者也不清楚自己是怎麼死的。
一位僥倖脫逃的倖存者約瑟夫·恩克萬回憶起這場災難時悲痛萬分。
他從昏迷中醒來,艱難地張開嘴呼吸。
女兒就躺在他隔壁房間,但已經沒有了呼吸。
這時他只好拖著軟弱無力的身軀爬上摩托車,快速地駛離了死亡之境。
過後才發現,村裡幾乎所有人和牲畜已經成片地喪生了。
像約瑟夫這樣幸運存活下來的,在他的村子裡只有6個人。
他們雖然僥倖逃離,但也表現出不同程度的中毒現象。
他們的眼睛和鼻子灼痛,咳嗽不斷,
像是被一隻無形的手狠狠勒著脖子,有種難以描述的窒息感。
醫生對此診斷為氣體中毒。
其他村落的倖存者
倖存者大多在災難發生時還比較清醒,所以才能及時逃離。
據他們說,當時並沒有任何災難發生的徵兆,卻莫名覺得呼吸困難。
唯一反常的可能就是,當時隱約聽見持續了20秒左右的轟隆聲。
而且當天晚上的雲霧似乎比平時要厚一些。
有的人還看到遠處的尼奧斯湖出現了一些異常現象。
尼奧斯湖
尼奧斯湖在400多年前還是個熔火洶湧的火山口。
因為火山太久沒有噴發,後來積水成澤而形成了一個火山湖。
同樣在非洲喀麥隆地區,這樣的火山湖就有好幾個。
湖泊底下就是一個活火山,因此通常火山湖偶爾伴隨有激烈的湖體運動。
但與其他火山湖不同,尼奧斯湖卻出奇地平靜,湖面很少掀起波瀾。
火山熔漿
民間許多非同尋常的湖泊總是伴隨著可怕的傳說。
尼奧斯湖同樣也籠罩著神秘的色彩。
當地人把它稱為“壞湖”,傳說湖裡有一個邪靈,會殺死靠近它的人。
而這場沒太多線索可尋的災難,似乎正好印證了尼奧斯湖的神秘傳說。
有人猜測,是不是附近村民做錯了事,惹得邪靈勃然大怒,於是發起災難懲戒他們?
傳說歸傳說,還是得從科學的角度辨析事件本身。
從對倖存者的描述和診斷看來,應該是湖水的異常運動產生了某種致命的氣體。
於是科學家們對尼奧斯湖的水質進行鑑定,發現其中碳元素的含量異常高。
哪有什麼神秘邪靈,一切都可以用科學來還原真相。
當時尼奧斯湖的確“怒氣”沖天,這股“怒氣”也是致命的毒氣。
它把方圓23公裡內的1746位居民和3500多頭牲畜給“毒死”了。
但這股毒氣其實就是生活中再常見不過的二氧化碳。
1986年8月21日這一天,火山口上的尼奧斯湖原本和往常一樣寧靜。
除了一陣20多秒的浪起雲湧。
在這短短的20多秒中,一顆“定時炸彈”被引爆了。
湖面突然噴起了百米高的噴泉。
激起至少25米的波浪掃向岸邊的樹木,形成了一次小型海嘯。
騰空而起的噴泉隨即轉化為團團霧氣。
湖水由清澈的藍色變為深紅色。
這是水底的礦物質鐵被猛烈攪動後溶入水體,呈現出的顏色。
而水平面也下降了大約1米。
然而在20公裡之外的村民們並沒有察覺到尼奧斯湖的這場風暴。
對他們造成毀滅性災害的也不是爆炸,
而是轟然爆炸過後釋放出1.2立方千米的二氧化碳。
也就是從湖面蒸騰而出的霧氣。
它們形成約50米厚的氣體層,以每小時60公裡的速度向幾個村莊的方向快速擴散。
毒氣傳播方向
火山湖在高處,而村落在山腳。
但由於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是空氣的1.5倍,因此漂浮在靠近地面的低空。
這也搶佔了供人們呼吸的空氣位置。
大量的二氧化碳像一個從天而降的枕頭牢牢摀住所有動物的鼻子和嘴巴。
村裡的牛、羊等牲畜猝不及防地窒息。
正常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只有0.03%。
人體呼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碳大概佔了4~5.3%。
根據擴散作用原理,氣體一般從高濃度往低濃度流動。
所以正常情況下,體內的二氧化碳能夠順暢地排出體外。
尼奧斯湖上空縈繞著二氧化碳氣層
但是一旦比例失衡,體外高濃度的二氧化碳甚至可能倒灌進肺部。
如果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達到10%,這時人類的呼吸就很難進行了。
而如果超過15%,大部分需氧型生物都會立即死亡。
所以,人雖然強大,在惡劣環境面前卻也變得手無縛雞之力啊。
沉睡中的人們甚至不知不覺就被奪去了性命。
少有人在悲痛的折磨下,從睡夢中醒來,卻又軟弱無力地邁不動腳步逃跑。
或者說根本逃不出天羅地網的死亡封鎖。
這場災難席捲了四個村莊,數千生物在短短幾分鐘內窒息喪生。
要說災難發生得突如其來,其實也早已暗藏危機。
事實上,幾百年來尼奧斯湖都是一個看似平靜的隱形炸彈。
湖泊的底下就是個活火山,雖然長年都沒有爆發跡象,
但微弱的岩漿活動已經把大量的氣體釋放到水體中。
其中就包括高濃度的甲烷和二氧化碳。
但氣體卻也不能逸出水面,而是被禁錮在湖裡。
每升水中就可以溶解超過5升的二氧化碳。
而在熱帶溫度下,冰冷的水面天然形成了一個隱形的“蓋子”,把氣體封鎖在水中。
所以在尼奧斯湖208米深的湖水中,實際在400多年來不斷積聚了大量的碳酸。
這些碳酸要是釋放到空氣中,大約可以產生160萬噸的二氧化碳。
這就像是個裝滿高壓碳酸飲料的湖。
聽起來甚至流露出可樂的美味口感,也許味道還不錯。
但要是快速打開搖晃過的可樂瓶,也會有大量氣體和可樂噴湧而出。
尼奧斯湖中“碳酸飲料”的爆發可就不是浪費和可惜那麼簡單了。
這引發了一場沒有血腥沒有風雨,卻死傷無數的巨大災難。
雖然已經抓到“兇手”,但觸發災難的導火索還是一個謎。
好端端的一個“碳酸湖”,怎麼就突然爆發,
把400年的陳年“毒氣”給放出來了呢?
其實這樣的事故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了。
兩年前,尼奧斯湖南邊60公裡的莫瑙恩湖也出現了同樣的氣體爆發。
當時附近村落有37人也以同樣的方式喪生。
而事故也是發生得莫名其妙,無從問責,最後不了了之。
莫瑙恩湖
在尼奧斯湖這次嚴峻的傷亡面前,人們才開始重視調查背後的原因。
經過科學家們的現場考察和多方爭議,最後提出了一個可能性最大的原因。
湖水能溶解的氣體含量有限,二氧化碳已經瀕臨過飽和狀態。
而當時的強降水打破了湖水的寧靜,把底部富含二氧化碳的水翻滾到表面。
所以氣體這才突然突破封鎖,噴湧而出。
於是,一場湖底噴發(Lake Overturn)就被引爆了。
人們嚐到了苦頭,也從中吸取了教訓。
在全球範圍內,火山湖遍布各地。
美國和日本擁有最多的火山湖,中國最深的湖泊長白山天池也是個火山湖。
事件突發讓各國不得不重新審視這個壯麗景色中包裹的“毒蘋果”。
於是,1987年火山湖國際委員會在喀麥隆誕生了。
紐西蘭的羅托魯瓦湖也是個火山湖
最根本的目的,還是要預防再有類似的事故發生。
火山湖的隱患不容小覷,湖底的大量危險氣體都是積蓄爆炸的能量。
秉承“拋開濃度談毒性都是耍流氓”的真理,
降低水裡溶解的氣體濃度成了最佳解決方法。
於是人們想方設法對湖水進行人工脫氣。
一種低成本、低技術卻高實用性的設備因此誕生了。
在火山湖中放置一個浮動平台,平台上安裝直徑14公分的排氣管道。
浮動平台提供抽水動力,也是給二氧化碳提供了一個強勁的釋放動力。
這其實是人為地擰開了封鎖碳酸的一個小“瓶蓋”。
火山湖上的浮台
溶解了二氧化碳的湖水被吸入管道,以大約322公裡/小時的速度噴往高處。
在高速噴射的過程中,水中的二氧化碳被釋放到空氣中。
把大量的二氧化碳分成低濃度、多批次地緩慢釋放,
如此低的劑量也就不會對附近的動物呼吸造成危害。
偶爾看到湖面上豎著幾根管子,噴起20多米高的水柱。
這不是閒著沒事幹在製造彩虹,而是在給湖泊排毒氣。
莫瑙恩湖上就安裝了這樣一個脫氣裝置。
但在單一的通風口和有限的動力條件下,脫氣效率卻非常低。
按照預估,噴泉至少得工作5年才能把湖裡的二氧化碳給排乾淨。
而容量更大的尼奧斯湖就需要安裝兩到三根管子。
但這已經是人類邁出對抗火山湖危害先發制人的的第一步了。
曾經暴躁的火山口在沉寂之後形成了壯麗的火山湖。
但人們依然需要警惕表面風光深處暗藏的危險。
這場在沉默中爆發的災難,就讓死亡的悲痛振聾發聵。
假如沒有倖存者的描述和現代科學的預防改進,這或許又是一個流傳百年的恐怖傳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