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喜歡看電影的80 後90後,
一定不會忘了年少時香港電影中吃盒飯的畫面。
現在的電影基本上看不到這種情況,
在90年代,香港電影的黃金時期,
那邊的電影給我們乏味的生活,帶來不少精神食糧。
香港電影不管拍什麼類型,總有大佬吃盒飯的場景,
當時我們對這個場景沒什麼疑問,現在再回頭想一想,
當時電影也這麼發達,還保持吃盒飯的習俗,其實有一定原因。
電影中吃盒飯的人一般有這幾類,一個是警察,
為了工作我們都懂,電影為了展現更加真實的一面,
才會選擇給警察吃盒飯。
第二類人就是電影中底層人物,比如圖片中的小馬哥,
老大進去後,他的地位下降很多,最後只能淪為吃盒飯的屌絲。
第三類和前面幾個完全不一樣,這些人就是黑幫老大,
我們知道香港許多經典的電影,都是用真實事件改編形成,
在那個無人管束的90年代,黑幫老大雖然不缺錢,
可是他們的生活水平並不是很高,
加入黑幫的人,大多是社會上沒有太多存在感的人,
比如學生、小混混,無業遊民等等。
電影為了更貼近黑幫的生活,自然會選擇吃盒飯,
這種平民的東西,更能引起觀眾們的共鳴。
除了前面說的更貼近人物的現實生活,
更主要的原因還是為了形成對比,形成強烈的反差效果。
這樣塑造出來的人物更真實。
觀眾們一聽到黑幫大佬,心中冒出的第一印像一定是有錢,
每天紙醉金迷的生活,吃著天價大餐,開著遊艇左擁右抱。
現實中這樣的人畢竟是少數,電影也不可能這樣表現,
如果電影真是這樣的表現,總有一種不真實的感覺。
在無間道中,曾志偉吃盒飯片段非常經典,
一個盒飯吃出大餐的感覺,在空蕩蕩的房間裡吃著盒飯,
最後發火時再把盒飯一推,這樣一連串的動作,
更能突出人物真實,用電影中的一句話,
在我身邊安插個人,就能搞死自己?
這些大佬的形象和盒飯其實根本不匹配,
這種反差的出現人物在觀眾眼中更立體也更真實。
這種細節表演,是一種大小相對比的表演手法,
在吃飯中,展現角色的個人魅力,
好的人壞的人都需要一絲人格魅力。
在電影中除了吃盒飯其實還有領盒飯,
前者好理解,後者就代表在電影中掛了。
這些大佬吃盒飯,導演就是要告訴觀眾,這些人最終都會領盒飯。
除了上面說的以外,也有粉絲說了些不一樣的東西,
比如,黑幫的成長,作為一個從市井中成長起來的組織,
吃盒飯早就成為他們的習慣,還有劇組沒有錢,
電影中吃盒飯肯定不會吃飯,
導演安排這段有他的意義,掀桌子扔盒飯都是小事情。
最後還有一項,這群黑幫看到警察後,可以迅速逃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