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動物園裡的大貓熊與小貓熊,其實是各自演化成以竹子為主食、親緣關係卻頗遠的兩種動物。比起大貓熊,小貓熊的身體尺寸明顯較小,個性也膽小許多,當民眾為了想看到小貓熊,而在戶外活動場前反覆尋找時,常常只能和參觀步道上的小貓熊雕塑乾瞪眼,根本看不到這些神秘的精靈究竟躲在哪裡?但最近動物園內傳出了好消息,保育員為小貓熊新增了行為豐富化設施,也開始讓小貓熊接受額外的訓練,未來民眾應該更容易能看到小貓熊囉!
雖然小貓熊未必像大貓熊那般的有人氣,但極其顯眼的紅褐色皮毛、一條長而蓬鬆的尾巴、稍大於貓的體型與搖搖晃晃的步態,仍吸引到許多死忠的粉絲。但天生謹慎小心的個性與白天大多數時間都在休息的行為模式,卻常讓民眾只能緊盯著翠綠色的場景,尋找那稍縱即逝的紅褐色身影。保育員特別在小貓熊的另一個戶外活動場中,製作從活動場延伸出來的空中走道,空中走道的最末端雖然還沒開放,但寬廣的視野以及攀爬設施,儼然將成為新的觀察焦點。保育員也開始對小貓熊進行訓練,希望協助小貓熊趕緊開始使用全新的行為豐富化設施。
目前正在接受訓練的是「可玥」和「可頌」兩姐弟,訓練內容主要是讓小貓熊能安全使用新製作的空橋設施,並習慣附近出沒的人群,不會受到四周圍聲音的過度干擾。行為訓練的過程,一開始先由保育員拿著小貓熊最喜歡的食物,例如「可頌」喜歡的胡蘿蔔及「可玥」喜歡的蘋果,在逐步減敏及親近訓練後,嘗試用手直接餵食。生性敏感小貓熊看著保育員進到自己的活動區域,又拿著喜歡的食物,雖然無法抵抗誘惑,卻會站起身來、趁機一掌把食物拍掉,只留下可憐的保育員以及場外笑開懷的民眾,看著可愛的小貓熊自顧自地吃著地上的東西。經過保育員不斷的努力之後,總算大幅降低小貓熊耍叛逆的場景,讓小貓熊可以跟著保育員一起移動位置,也能稍微接受其他陌生人進入牠們的視線範圍了!
動物訓練是動物園裡十分重要的工作,可以透過減敏、親近、目標引導等,鞏固保育員與照養動物之間的信賴關係。以往保育員要檢查動物的健康狀況時,都只能遠遠的觀察,動物生病需要麻醉檢查時,無論對工作人員或動物而言,也都有相當的風險。為強化日常照管與醫療服務,動物園開始推動系列的動物訓練課程,讓保育員及動物們一起學習,希望讓動物能在輕鬆的狀況下與保育員互動。小貓熊的訓練還在進行中,由於牠們的個性比起其他物種,更容易受到外界干擾,因此請有緣遇到小貓熊訓練課程的民眾,在觀察的同時務必保持安靜,讓保育員及小貓熊能有個安靜的學習環境。
新聞來源:台北市立動物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