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的繁體中文 WordPress 網站

新聞

邊境檢驗漸鬆 恐有遺「豬」之憾

蔡政府宣布開放萊豬後,地方焦急如焚,為了輔導貼標示,忙得人仰馬翻,中央不加強源頭管理,第一線人力叫苦連天;衛福部長陳時中四兩撥千斤,宣稱政府只要手握「邊境檢驗」和「末端標示」兩把刀,萊劑超標肉品就很難流進來。面對萊豬叩關,中央和地方認知落差竟如此之大。

只靠邊境檢驗真能擋下問題肉品?驗出含萊劑的進口牛肉、豬肉,其實早有先例。二○一二年二月,萊劑美牛尚未開放前,高雄市衛生局曾在大賣場驗出含萊劑的牛排、火鍋肉片;當年九月,新竹縣衛生局查出知名排骨店從加拿大進口的豬排含萊劑,新北市衛生局隔月也發現早餐店漢堡肉有萊劑,且已被民眾吃下肚。

食安首重源頭管理,源頭若能即時揪出問題食品,避免流入消費市場,就可減少社會恐慌。海關邊境沒有擋下問題肉品,甚至一路過關斬將進入消費市場,顯見政府的源頭管理制度要再加強。

即便明年開放之初,邊境仍能高密度逐批查驗,但政府能維持多久?美牛開放兩年後,邊境檢驗比率即大幅從五成六降至兩成八,不難預見等「萊豬風暴」降溫,邊境檢驗頻率若下降,難保不會有遺「豬」之憾。

政府在末端主打的標示制度,經本報調查,不僅難以落實,更犯了食安管理的「邏輯謬誤」。產地標示無法讓民眾分辨哪些是萊劑肉品,且目前社會氛圍普遍「將美豬視為萊豬」,產地標示可能反而會把所有從美國進口肉品的業者通通「汙名化」。

在本報調查採訪中,受訪者頻頻提及的關鍵字就是「中央好遠」,但基層第一線人員對於加強源頭管理的呼籲,宛如被一堵高牆隔絕。再一個多月,萊豬就要進口,陳時中雖拍胸脯保證標示能如實執行,但中央、地方顯然還沒完成整隊,台灣食安管理不知將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