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市第一座環保自然葬園區「詠生樹」,今(22)日正式啟用。新竹市長林智堅表示,詠生樹有3個特色,公園化、環保化與自然化,希望提供親人一個優雅的環境,新竹市民只要於113年前申請,全部免費,盼環保經濟的樹葬能有更多肯定與支持。新竹市府表示,詠生樹坐落於生命紀念園區羽化館前方,面積1.1公頃,最大容量穴位可達5354個,全區分為樟樹、杜英、青剛櫟、烏心石、茄苳以及竹柏區,並設有陽光草皮及兼具滯洪功能的景觀池,提供多元葬法的新選擇。
林智堅市長今天出席詠生樹啟用典禮,與新竹市葬儀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莊文良、新竹市府民政處長李季縈,共同於園區種下茄苳樹。林智堅市長表示,政府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照顧人民的一生,從生老病死,出生開始就要提供新生命最好的照顧,竹市也積極提升醫院服務品質,像是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將擴建湳雅院區,馬偕兒童醫院明年也將落成。
而當來到人生最後一哩路,林智堅市長說,死亡是人生必經之路,希望提供往生者最好的協助,他並特別感謝曲溪里廖成章里長,透過積極與在地鄰里溝通,順利於此地打造詠生樹園區。
林智堅市長表示,詠生樹園區有三特色,第一「公園化」,設計超過420坪的陽光草皮,並種下83棵常年常青的樹種;第二「環保化」,樹葬相對土葬費用較低、且更親近自然與環保;第三則是「自然化」,園區風貌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盼提供家人最後一個優雅的環境。
林智堅市長也說,目前詠生樹園區屬試辦推廣期間,113年1月1日前,新竹市民只要為往生親人申請,全額免費,期望能有更多民眾接受並響應環保自然葬。
新竹市民政處表示,英國是最早推動環保自然葬的國家,從1993年開始,環保葬概念逐漸推行至美國、北歐、日本、紐澳等國家,而台灣起步較晚,2001年起才開始推動環保自然葬。但據統計,從2010至2019年間,環保葬件數從1542件增加至1萬2775件,成長了8倍,顯示有愈來愈多民眾認同環保自然葬。
民政處表示,新竹地狹人稠,傳統土葬方式將造成亡者與活人爭地的現象,經過觀念改變,塔葬已大幅取代土葬,但納骨塔也將有不敷使用的一天,因此環保自然葬的方式也逐漸萌芽。加上自然葬與今人對「綠色地球」的環保意識符合,環保自然葬的新式葬法也很快獲得許多人的認同和履行,有鑑於此,市府遂於羽化館前方興闢新竹市第一座環保自然葬園區「詠生樹」。
針對竹市環保葬需求,民政處說明,新竹市109年死亡人口2603人,以推廣初期、年增加率為0估計選擇樹葬比例,一年需求位數約208位,約25.7年才會飽和;若以年增加率2%估算,且若未循環使用,則約11.3年即會飽和。
民政處也說,詠生樹緬懷先人兼具環保、景觀與生態復育,提倡以人為本更親近自然。詠生樹是將骨灰經過處理,以一層骨灰一層泥土樹葉或花瓣層層堆疊,並加入溶磷菌加速骨灰分解與大地融為一體,且不造墓、不立碑、不留下記號,透過簡單的儀式,讓生命回歸塵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