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的繁體中文 WordPress 網站

家庭

你家孩子是「手機兒」? 醫師:別錯過黃金治療期

不少家長習慣用手機安撫孩子,但醫師警示,嬰幼兒時期過度接觸手機,恐造成發展遲緩,呼籲勿讓孩童使用,並提醒,0至3歲是大腦發展及自然學習關鍵期,需要的是陪伴及對話,若發現孩子有「手機兒」現象應盡量在6歲前就醫矯治。

南投埔里基督教醫院指出,過去發展遲緩兒評估多為生產時有神經損傷或重症等相關病史,近兩年卻也從足月順產、無顯著異常的出生史的嬰幼兒發現發展遲緩情形,問診後確認,該狀況無城鄉差距,而是嬰幼兒時期斷續給予手機安撫造成。

埔基小兒神經科主任趙文崇說,這類型的「手機兒」多半肢體活動正常,卻不愛跟他人互動,也不太會講話,除了手機,不會堅持想獲取想要的物品、沒啥好奇心、注意力不集中且易被轉移,做任何事接觸一下就沒興趣,更別說探究把玩。

經詢問發現,多數手機兒父母或爺奶見孩子哭鬧或忙碌時就拿手機安撫,其實這種作法對嬰幼兒發展是大忌,趙表示,0至3歲是嬰幼兒大腦發展及自然學習關鍵期,孩子需要大人陪伴對話,並透過名詞或指令,甚至周遭環境聲響建立認知。

不少家長誤以為孩子對手機影像很有反應能協助認知,實際上,嬰孩不明白其中涵義,只是被螢幕中豐富的顏色及聲音給吸引,同時降低對外在環境關注度,而在大腦發展期間長時間覺得外在環境與我無關,反而造成學習障礙導致發展遲緩。

不過,趙也強調,依賴手機安撫嬰幼兒造成發展遲緩程度,以及對孩童後續人格發展影響還需進一步研究確認;但,若發現嬰幼兒行為與「手機兒」問題類似或符合,仍建議及早尋求專業醫療協助,盡量把握在6歲黃金治療期前進行矯治。

趙文崇說,6歲以前的神經可塑性強,雖不及0至3歲的自然學習吸收期,但仍有很大治療空間,只要透過醫療、家庭及學校三方配合完全避免使用手機,並加強親師生及同儕間雙向學習互動,通常在3至5個月間就能回歸學習正軌。

南投縣埔里基督教醫院小兒神經科主任趙文崇。記者賴香珊/攝影
南投縣埔里基督教醫院小兒神經科主任趙文崇。
不少家長習慣拿手機給孩子玩,以達到安撫目的。圖/本報資料照
不少家長習慣拿手機給孩子玩,以達到安撫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