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趨緩,民眾逐漸恢復戶外活動,對空氣品質也格外重視,新竹市環保局指出,竹市轄內設置300個空氣品質微型感測器,透過大數據分析、24小時監控空氣品質變化,今(110)年全面升級感測器設備,可監測溫度、濕度及細懸浮微粒濃度(PM2.5)等,數據每1分鐘即時更新1次,民眾可上環保署空氣網(https://wot.epa.gov.tw/),或愛環境網站(https://ienv.epa.gov.tw/)查詢。另,環保局也建議,只要在愛環境網站輸入地址,就可得知所在地1公里內空氣品質即時訊息,包括微感器數量、即時濃度等,歡迎民眾多加利用。
環保局長江盛任表示,107年起新竹市與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合辦空氣品質感測物聯網布建及維護計畫,108年完成新竹市轄內300台空品微感器布建。為符合資安規範,更於今(110)年將空品感測器設備汰舊換新,全面更換使用國產化細懸浮微粒(PM2.5)元件微感器,監測項目包括溫度、濕度及細懸浮微粒濃度等,每1分鐘即時更新1次數據,進行空污資料蒐集分析與空污即時告警,為民眾把關空氣品質,落實全民綠生活。
環保局表示,竹市目前空氣品質監測數據配合環保署政策,均上傳至環保署平台統一管理,可在環保署空氣網(https://wot.epa.gov.tw/)、愛環境網站(https://ienv.epa.gov.tw/)查詢即時監測數據,歡迎民眾參考利用。其中,民眾若要進行戶外活動,可透過愛環境網站搜尋自己所在位置,並點選最近微感器即時濃度,即可知道所在地1公里內微感器數量及即時濃度,了解空氣品質即時訊息。
環保局說明,微型感測器附掛在燈桿上,距離地面高度約3公尺,設置地點以民眾生活周遭空氣品質為優先考量,在科學園區、香山工業區、交通要道等處布建最多,工業區周邊社區、敏感受體(學校、醫院等)周邊次之,污染熱區與敏感受體周邊則約每100至300公尺即配置1個微感器。
環保局提醒,當空氣污染發生時,建議民眾應減少戶外活動,做好自身防護;從事戶外工作勞工,應配置適當及足夠之呼吸防護器具;老年人、敏感體質及患有心臟或肺部疾病者應留在室內,減少體力消耗活動,必要外出時應配戴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