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的繁體中文 WordPress 網站

美食

江姿錦編織台味時尚 用「藺」類伴手禮延續西港製蓆記憶

江姿錦編織台味時尚 用「藺」類伴手禮延續西港製蓆記憶

臺南市觀旅局今(2025)年規劃「臺南奇人帶路」系列報導,邀請作家張耘書及鄭佩雯採集各類職人的生命故事,傳達臺南人的生活精神與態度,也從他們眼中看見值得探訪的在地角落,提供不同角度的創意遊程。

臺南市長黃偉哲表示,臺南有豐富水資源,多種物產與工藝「從河而來」,例如昔日曾文溪下游溼地藺草(鹹草)生長茂盛,使北岸的西港檨林聚落成為製蓆重鎮。而製蓆產業式微後,2012年當地全臺最後一間製蓆工廠-茂興製蓆打算歇業,一群會裁縫的社區媽媽在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謝錦郎號召下,用茂興的草蓆玩創意,設計出各式文創包款。她們的作品精緻大方、輕巧實用,曾獲選為2014年臺南市長、2024年總統就職典禮時致贈貴賓的紀念品,也是市府為臺南女兒志玲姐姐準備的嫁妝之一。充滿檨林文化底蘊和人情味的「藺」類伴手禮,就此一炮而紅,不僅守護了藺草產業記憶,也為傳統工藝注入活力。

臺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林國華局長表示,檨林社區因藺草包供不應求,2016年申請勞動部多元就業計畫,正式成立「藺草工坊」,以月薪聘僱社區媽媽做為工藝師,還請來竹編專家、拼布包老師指導其精進手藝與強化設計能力。更在公私合作及替代役男協助下,把荒廢多年的三合院老屋打造成藺草工藝基地,集創意、生產、販售於一體。這裡有寬敞空間晾曬和展示藺草文創成品,如零錢包、手機包、餐具組、手提包、杯墊、水壺袋、鑰匙圈等,除了開放遊客參觀選購,還能體驗藺草編織DIY。

江姿錦是最早投入檨林藺草編織的社區媽媽之一。她婚前在鞋廠服務,針車技術嫻熟,縫起包包又快又好。一開始她因先生開工廠忙不過來,並沒打算把藺編當成工作,後來是里長和理事長不放人,自願去幫她先生送貨,如今已是有11年經驗的資深班底。她擅長結合藺草與多種材質,例如志玲姐姐的嫁妝「風華包」,在四個邊角加上皮革,可以保護蓆面,更加耐用。由工坊夥伴發想的「飯糰包」則以帆布車邊,形狀有如三角飯糰,非常吸睛。

江姿錦說草蓆延展性與柔軟度不如布料,彎折方向受限,還得以蠟線縫製,相當考驗藝師的功力與手感,「針扎進去是牛皮還是人皮,要穿出來才知道」,生手常被戳得傷痕纍纍,可能一天還縫不好一個包。最近天氣炎熱,藺草編織的安全帽內襯因為透氣吸汗,一下子湧入近百張訂單,大家拚命趕工,背後支撐的是客人肯定帶來的成就感。可惜現在臺灣藺草產量稀少,只能改從越南進口藺草蓆半成品再設計加工。

  

觀旅局自3月起連載「臺南奇人帶路」系列報導,介紹臺南職人的生命故事,也邀請民眾來體驗臺南的獨特風采。臺南精彩活動不間斷,臺南市共有6處景點入選交通部觀光署百大亮點景點,觀旅局現正推出「玩轉臺南‧百樣精采」攝影比賽,總獎金15萬元,最高3萬元獎金,全部獎項名額高達25名,收件期間自114年6月1日起至7月31日止,採實體及線上收件系統並進,更多攝影比賽活動相關規範及簡章,請上活動網站、臺南旅遊網臺南旅遊粉絲團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