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縣荷苞嶼綠色永續園區今(21)日舉辦盛大開幕嘉年華,行政院長卓榮泰、環境部長彭啓明連袂親臨,與嘉義縣長翁章梁、嘉義縣環保局長張輝川及達和鹿草環保股份有限公司代表:台泥企業團董事長張安平共同為園區揭幕。活動以「園啟新篇,永續共行」為核心理念,不僅宣告全台首座由焚化廠轉型升級的環境教育園區正式啟用,更彰顯了台灣在循環經濟與環境永續發展上,由中央引領、地方實踐的卓越成果。
荷苞嶼綠色永續園區,前身為鹿草垃圾焚化廠,至今已啟用24年,為延長使用期限,並翻轉其「鄰避設施」刻板印象,嘉義縣政府在中央政策指導與支持下,自110年12月起,攜手達和鹿草環保股份有限公司,依「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啟動全國首例焚化設施轉型計畫,將其整改為多元再利用處理設施及環境教育與親民設施。園區總佔地約21.86公頃,包含嘉義縣健康生活館、永續循環中心(焚化廠)及荷包嶼自然生態公園。
該園區歷時兩年多,投入超過14億600萬元,升級整備項目26工項,成功將傳統廢棄物處理設施,改造為集高效能廢棄物處理、資源循環、生態保育與環境教育於一體的次世代永續基地。
環保局長張輝川指出,嘉義縣是國內首創將焚化爐床納入整改的地區。整改後,焚化廠處理量能每年可增加3萬噸,且每處理1噸垃圾的發電量從588度提升至660度,顯著提高能源產出。先進的空氣污染防治設備,使該焚化廠成為現役排放標準最嚴格的設施,顯著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經濟效益方面,廠商每年將支付1.6億元權利金,並提供每公噸400元的回饋金,同時將5%售電收益用於補助回饋區水電費。新設的ORC設備(有機郎肯循環系統)還能將廢熱轉化為電能,預計每年可增收500萬元。垃圾焚化後的底渣能進一步處理製成建材,推動綠色產業發展,對環保與經濟產生深遠影響。
縣長翁章梁表示,嘉義縣每日處理的垃圾量超過400噸,而該焚化廠的處理能力可達每日900多噸,藉由環境部的協調與支持,該廠曾協助處理來自南投、澎湖、台東、金門等地的垃圾及事業廢棄物。
翁縣長提到他曾親自登上焚化廠高達120公尺的煙囪,該煙囪頂部裝置先進的掃描設備,能夠實時監測露天焚燒廢棄物,發揮著對環境保護至關重要的監控作用。
卓院長表示,荷包嶼園區匯聚了產官學研的共同努力,成功將原本被視為「鄰避設施」的場所,轉型為一個永續發展的園區及休閒公園。整改工程完成後,除了將改善空氣污染,還能提升8.1%焚化量、增加10.4%單位發電量、底渣產生率下降5.4%及飛灰產生率下降13.5%,更將提供10%量能讓中央調撥處理周圍縣市廢棄物。
卓院長進一步指出,園區整改所需經費中,中央補助4億6千萬元,並承諾只要地方有需求、具備計劃與執行力,任何有利於民眾福祉的工程,中央都會全力支持。他也希望這次行政院與嘉義縣的合作案例,能為其他縣市樹立良好典範。
達和公司總經理王聖斌則說,荷包嶼園區成功轉型,不僅改變了焚化廠僅處理民生廢棄物的單一功能,還帶來了更多元的社會效益。隨著園區啟動,不僅為當地居民提供休憩和運動的空間,還能夠觀賞並親近大自然,讓孩子們在此接受永續教育。該生態公園還具有淨化生活廢水的功能,並將焚化後的底渣製成建材,建設環湖步道、增設藝術公廁,充分體現了循環經濟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