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入夏以來水母襲城,毒水母造成大量遊客被蜇傷的新聞頻上澳媒頭條。細看報道,多數人是被「藍瓶水母」蜇傷的。其實這種水母並不致命。
怎麼知道的?因為記者也被它蟄過,現在還不是在快樂地碼字?好吧,其實是統計數字這麼說的。
但抽絲剝繭,我們發現混雜在這些關於藍瓶水母的報道中一些關於一種叫伊魯康吉水母 的新聞才更值得注意。
伊魯康吉水母是一種致命性水母,在澳大利亞最北部地區和西澳都有發現。它們是世界上體型最小、毒性最強的水母之一 ,能給受害人造成劇烈疼痛並引發呼吸困難、嘔吐等多種症狀,若治療不及時將危及生命。
這種水母由於體型很小且透明,很難被游泳者發現。
澳大利亞昆士蘭州有關當局2019年初發布警告說,新年前後幾周內已有十幾人被伊魯康吉水母蜇傷,提醒公眾在游泳時注意安全。
今年1月以來,該州有時一天之內就有四人被這種水母蜇傷,其中兩起發生在靠近陽光海岸的弗雷澤島;另外兩起發生在昆士蘭北部靠近大堡礁的惠森迪島。所幸這四人經治療後均無大礙。
澳大利亞海洋生物蜇傷諮詢服務組織統計顯示,入夏以來昆士蘭州被伊魯康吉水母蜇傷而送往醫院的人數已超過20人。
至於為何越來越多的人被這種致命生物蜇傷,專家們意見不一。
昆士蘭州詹姆斯 庫克大學研究有毒生物的專家傑米 西摩爾接受記者採訪時認為,這種現象跟全球氣候變化有聯繫,是海水變暖導致伊魯康吉水母逐漸向南部遷移的結果。
在被問到如何分辨到底是藍瓶水母還是伊魯康吉水母蜇傷時,西摩爾告訴記者,藍瓶水母的蜇傷痕跡明顯,會出現大片紅斑,而且很快就會有疼痛感。
伊魯康吉水母蜇傷則不那麼明顯,而且相關症狀要過25-30分鐘後才會出現。專家提醒公眾,若懷疑自己被伊魯康吉水母蜇傷,應第一時間撥打緊急救援電話尋求幫助,在等待救援期間可以用醋處理傷口。
另外,沉醉在澳洲海灘美景之時如果碰上這種章魚,也絕對不要靠近!!!
這就是名列全世界最致命生物之一的藍環章魚。如上圖,藍環章魚顏色變得艷麗的時候代表它即將發起毒液攻擊,其毒液可以導致全身癱瘓並在短短几分鐘內致人死命。
不過這種章魚並不具攻擊性,在過去一百年中澳大利亞僅有三起因藍環章魚造成死亡的個案。
如在澳大利亞海灘發現這種可能對公眾健康造成威脅的生物,專家建議正確的應對策略是立刻通知海灘救生員。在任何情況下都切忌自己動手去移走這些有害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