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大家都要好好珍惜與父母相處的時光…一名家境困頓的員警,在媽媽走後想要申請在職證明貸款,沒想到卻遭到長官卻刻意刁難?事情發生在台南市博愛派出所的警員尤泰翔身上,來自單親家庭的他,家中經濟一直不是很寬裕。
母親在6年前患病,他為負擔龐大醫藥費,毅然放棄國立大學改念警專,每個月5萬多元的薪水全拿來支付家用、妹妹的學費與母親的醫藥費。雖然日子艱苦卻從沒有放棄過。
豈料,母親最終仍不敵病魔,在去年離開,考量家中經濟狀況,尤泰翔向分局提出在職證明申請,以便請領銀行貸款,但卻被分局長打回票。尤泰翔起初以為自己被長官刁難,慌亂得不知所措,沒想到長官其實私下幫他發起募款,募得了將近20萬元,讓尤泰翔感動掉淚。
博愛派出所的員警表示,尤泰翔平時工作認真,個性堅強,因此同事得知他家裡狀況後都毫不猶豫出手相助,尤泰翔聽了哽咽表示:「希望一輩子都能當好員警,回報同仁與長官的照顧」。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大家都要好好珍惜與父母相處的時光…
孝文化經過幾千年的歷史進程。今天,現代人對「孝順」的認識如何呢?學者劉鳳儀在周圍的人群中,以「何謂孝」為題,做了個調查,結果發現有不同歷史經歷,不同年齡段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具有代表性的說法有四種:
其一是「奉養說」。
比較多的人認為,是否贍養和侍奉父母,是區分孝與不孝的標準,能使父母生活好,身體好,就算盡到了孝心。也有的認為,老人不缺錢,只有侍奉好就可以了。
其二是「順從說」。
老年人們認為,「孝」就是對老人的尊敬,老人說什麼、要什麼、幹什麼,順從就行了,「孝順」、「孝順」,順就是孝。也有的人認為,父母是家庭的權威,說了算的人,服從父母是子女孝順的表現。
其三是「哄逗說」。
一些中年人說,老年人就是「老小孩」,就得像哄逗孩子一樣,把老人哄好了,相安無事,家庭也就祥和了。
其四是「真愛說」。
這是一些年輕人,特別是那些姑娘們認為「孝」就是愛,對父母的理解和真愛,是在情感上與父母的高度融洽,很有點浪漫勁。
有關專家認為,由於現在多數老人生活供養上不成問題,他們更渴望精神上的慰藉。所以,人們對「孝」的認識,也有些變化,淡化了經濟方面的要求,而在感情上的意義得到了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