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為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外交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外交系副教授
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Joe R. Biden)於美東時間11月7日自行宣布勝選,多國政府已經表示恭賀之意。
如果美國大選勝負已定,川普(Donald J. Trump)政府的「印太戰略」應該就走入歷史,」無論拜登決定要改回歐巴馬(Barack H. Obama)時代的「亞洲再平衡」,或者另起一個新的亞太戰略名稱,但其精神與內容應與歐巴馬的「亞洲再平衡」差異極小。
拜登團隊的亞太戰略
拜登團隊將揚棄美國強勢要求下的「多邊主義」,而應會邀集盟邦共商應對中國大陸在這四年逐漸崛起的關鍵挑戰,包括軍力擴張、人權價值、經貿、高科技與智慧財產權的競合等等;對於美國失去的領導地位,將透過強化自身實力與吸引力,逐步修復,在氣候變遷等功能性議題的合作也將變得明顯。
另外,如何壓制俄羅斯、北韓在亞太的戰略意圖及對美挑戰,將重回美國亞太外交的施政優先考慮。民主黨人多半認為,俄羅斯才是美國國家安全與利益的最大挑戰。
對於台海,預料拜登團隊將主張台海雙方透過建設性的對話協商以化解衝突,且任一方不應片面改變和平穩定的狀態。
蔡英文政府之前被《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形容為過於押寶共和黨而有點得罪了民主黨,雖然蔡政府已強力否認,而且據說藉10月30日美國大選前幾天的「臨時國安會」進行危機處理,但若民主黨重返執政,蔡政府與民進黨勢必要調整過去幾年的對中國大陸政策,否則可能會進退維谷。
蔡英文政府面對變局的三「不要」
站在愛護中華民國這個國家、台灣這個家園的立場,衷心希望至少民進黨政府要認清和做到以下幾件事。
第一,不要當美國對台會繼續「大利多」的夢想者
跟川普政府時期不同的是,台灣官方將很難期望藉美國之助,持續疏離或冷處理兩岸關係,而且當美國不再在政策言語上將中共當局形容為寇讎,中共當局勢必也會稍微「投桃報李」。此時,再預期美國會在若干形式上的動作繼續強力挺台,將變得不務實,甚至將是無法實現的夢想。
第二,不要當美國與中國大陸之間的麻煩製造者。
從國民黨前一次執政的經驗可知,民主黨的亞太決策幕僚多不希望台灣因為某些政治因素而成為美國與中國大陸間的問題。前述的建設性對話、不片面改變和平穩定的現狀,可以讓美國較無顧慮的與中國大陸交往;換言之,若將所謂的「台灣問題」在一定程度上自美、陸關係抽離出來,對美方而言,既可以更集中精力處理涉及中國大陸的重要議題,又可以相對放心的推動對台關係。
最後,不要當自行出列抵抗中國大陸的愚勇者。
蔡英文曾豪氣地稱,在他領導下,「台灣站在世界抵抗中國的最前線」。其中一個原因當然是蔡英文及其國安團隊一頭熱的相信,或者配合其他宣傳論述以誘導台灣人民相信,美國在緊要關頭會出手相救。
拜登在2004年時曾對中視記者表示,如果台灣宣布獨立,美國不會介入;如果是中共無端武力犯台,美國會「保護」台灣。他當時的說法可以當作未來美國台海政策的重要參考。但擺在當前的問題還有,如果拜登上任,台灣還要不要繼續自願「站在世界抵抗中國的最前線」?
拜登和他的團隊應會希望台海兩岸以和為貴,而非將台海變成對峙、對抗之海,所以,如果蔡政府不想重拾國民黨馬英九政府時代的「親美和『中』」政策,就要想方設法找到一個既可以繼續「親美」,又可以在「不和『中』」條件之下,妥善處理對美與對陸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