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小白養寵成立以來,遇到很多來「吐槽」自家狗狗的主人。
通常主人們會指責狗狗的各種罪行,「到處亂尿、還咬東西、偷吃東西、把我的xx咬壞了好幾個!打也不管用,您說這該怎麼辦?!」
「不散養就可以了,狗狗是不適合散養的,用圍欄把……」小白的工作人員往往還沒說完就會被主人粗暴的打斷。
「那不行!關起來太殘忍了,它不喜歡籠子~會叫的!實在不行就只能送回老家了~」
每次小白的工作人員提出狗狗不可以散養的時候,都會遭到很多人的「質疑」。
「那多殘忍啊!」
「關著會得抑鬱症的!」
「天天在籠子裡太可憐了~」
「它不喜歡籠子,在裡面可生氣了」
在人們紛紛反對「籠養」的同時,中國的主人幾乎都在「打狗」,打的狗狗滿地打滾,躲在沙發底下瑟瑟發抖,甚至大小便失禁。打完發現還是沒有用,就萌生了棄養的念頭,「咱家不適合養它,換個有院子的家庭會更好,送到農村它更自由」。
令人費解的是,人們始終固執的認為狗狗不喜歡籠子。相比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安全屋」——籠子、圍欄或者航空箱,難道狗狗會更喜歡被打和被拋棄嗎?
居住「洞穴」是犬類動物的天性,狗狗需要一個能夠提供安全感、沒人打擾的「房間」,而大部分的中國主人認為給狗狗一個獨立生活空間就是「虐待」。一旦狗狗做了不合主人心意的事情,就肆意毆打狗狗,卻認為是「管教」、「教育」。這種站在道德制高點抵制科學觀點,人云亦云的態度,帶有典型的「反智主義」色彩。
「你都不喜歡住籠子,為什麼要把狗狗關籠子裡?」
而一提到籠養,總會有人提出這樣的觀點來反駁。
如果類比人類生活的話,每個人居住的房子,無論50㎡、100㎡還是300㎡,在一定程度上其實也可以稱之為「籠子」。
這個人類的大「籠子」可以為我們提供安全感,滿足我們生活的各種需求,讓我們在私密的空間裡上廁所、進食、休息。這個「籠子」里空間是絕對安全的,不允許陌生人隨意進出,危險和疲憊的時候可以為我們提供庇護,這個地方被我們稱之為——家。
但人為什麼總想住大房子呢?最初人類對大房子的需求是來自原始的「繁育和生存需要」。
在原始社會,人類居住在洞穴中,大的洞穴可以為生育提供更好的條件,容納更多的社會成員,讓部落變得更加強大。所以,大房子代表著地位和權利,爭取更大的領地是動物的天性。現代人對於大的生活空間充滿嚮往,大部分是基於情感需要,而不是生存需要。實際上快捷酒店裡面10幾平小房間也完全可以滿足人類的需求。
洞穴是為了繁衍生息,提供庇護
相反,如果房子過大會讓人產生極度的不安。很多鬼片都是以一棟巨大的別墅為背景展開的,空間越大,安全感就會越低,尤其是在家庭員數較少的情況下,無法「守衛」家裡的某些角落,自然會產生恐懼心理。這是所有生物的本能,對於潛藏的危險的警覺。
一個人住大房子,你會覺得舒服嗎?
同樣,狗狗也需要一個場所來為它提供安全感。這個空間不需要太大,狗狗不會像人一樣悠閒的坐在沙發上喝下午茶,一邊還看著韓劇歐巴哭的一塌糊塗。狗狗的世界沒有「娛樂」這一說,所有的行為全部基於本能驅使,所以這個空間只需要滿足狗狗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就可以了。
給狗狗過大的空間就像一個人住在別墅里一樣,每天都在焦慮和警惕中度過,發瘋只是時間問題。
給它一個屬於自己的「一居室」,它會更快樂
「為什麼我家狗狗家裡沒人時就不停的叫,也不吃不喝的。」
很多主人會發現散養在家裡的狗狗,當主人離開的時候會不吃不喝不,精神萎靡的趴在角落。主人們總會把狗狗的這種行為歸結於「思念」,這是完全錯誤的理解,狗狗這樣的表現是典型的焦慮和恐懼行為。當族群成員「莫名其妙」的離開,狗狗獨自呆在家裡,守護碩大的屋子,會感到十分焦慮和不安。長期下去,狗狗會患上一種叫做「分離焦慮症」的心理疾病,這並不是「相思病」。
拆家,這並不是淘氣,而是狗狗的求助信號
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依然是——不要散養狗狗,給狗狗一個安全感十足的獨立空間,和人類的生活空間分離開,學會獨立相處,讓它不再過分關注主人的行動。主人們很快就會發現,當你不在家的時候狗狗常常安安靜靜的趴在窩裡休息,而不是焦慮不安。
寧願睡得毫無節操,也好過神經兮兮
「你會把兩歲的孩子獨自留在家裡嗎?」
很多主人因為對狗狗的管理失敗而棄養,他們認為狗狗的存在給家裡增加了非常多的麻煩,棄養變成理所應當的選擇,這樣的做法合理嗎?
這就像父母將兩歲的孩子獨自留在家裡,沒有嬰兒房,也沒有嬰兒床,自己去上班了。回到家以後發現家裡一片狼藉,便把孩子毒打一頓,但下次依然還把孩子獨自留在家裡,回來家裡亂了就繼續打一頓。幾個月以後,父母終於受不了了,最終把孩子扔了或者送人……
人類的幼兒也需要在「籠子」中度過幾年
散養的對象如果從狗狗換成人類的孩子,就變的非常荒誕了,沒有哪個理智的父母會做出把兩歲幼兒獨自關在家裡這樣的事情。而面對智力水平還不及兩歲幼兒的狗狗,很多主人覺得把它散放在家裡是理所應當,挨打是罪有應得,棄養更是合情合理。被你棄養的狗狗,將面臨怎樣的生活無法預期,也許一樣會被打罵、拋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