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媒體報道,法國海軍的一根獨苗航母「戴高樂」號,已經於近期完成了大修重返現役。不過在這之前,法國曾經向中國推銷出口自己核動力航母技術,不過卻被中國拒絕了。不過軍迷們慶幸,表示好在中國當時壓根就沒打算引進這一技術,要不然就差點被坑了。有專家給出了為什麼會被坑的答案,雖然法國當時的技術表面上很先進,但實際存在很大的問題,法國人貪小便宜,直接將核潛艇的動力裝置搬到了航母上,最終卻吃了大虧。而這一缺陷,的確令中國軍迷們深思。
為取代法國海軍於上世紀六十年代服役的克萊蒙梭級常規動力航空母艦,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旬,法國海軍即已經在規划下一代航母的建造了。但因為種種緣故,這條最終被命名為「戴高樂」號的船艦直到近九十年代時才開工,並因為工期的一再延誤,直至本世紀初才最終服役。此時距離其預定服役時間已經整整延後了五年,因此追加的開銷不計其數。
圖為「戴高樂」號的飛行甲板
與同期美軍的各類龐然大物相比,「戴高樂」號在噸位上多少是顯得有些秀氣,其滿載42500噸的排水量,雖說還是強過其要替代的克萊蒙梭級,但僅相當於同期小鷹級的一半。不過總算在噸位上尚有英國的無敵級輕型航母墊底,故最終「戴高樂」號被劃分成介於兩者之間的中型航母一類,算是自成一派。
受限於其噸位,戴高樂號能夠攜帶的艦載機數量也是相對不足的,其最多僅能攜帶40餘架艦載機,在甲板上也僅有布置兩個彈射器的空間。除此之外,飛行甲板較短這個問題曾一度使得該艦在建造完成後不具備放飛E-2C艦載預警機的能力,直到再度開工,在原基礎上將其飛行甲板再延長了4米之後這個問題才最終得到解決。
圖為和尼米茲級一同行動的「戴高樂」號
在動力系統方面,秉承節約成本的思路,「戴高樂」號也採用了拿來主義,直接把凱旋級的K-15壓水堆改改就裝艦上了。問題是,核潛艇對動力系統的要求並不以持續高功率輸出見長,因這樣嚴重傷害潛艇的安靜性。結果到了「戴高樂」號上,這個問題立刻就體現在輸出功率嚴重不足上,該艦的軸馬力輸出僅76200馬力,還遠不如被它替換掉的,體型比它還小一圈的克萊蒙梭級。
其最為直觀的結果就是,堂堂一條航空母艦的最大航速居然只有25節,這無疑會進一步影響艦載機放飛的效率,因艦載機起飛時實際上很需要航母高速航行時迎風的輔助。事實上,在彈射飛機的時候,「戴高樂」號甚至還不得不減速,因為若不如此,就沒有足夠的蒸汽留給彈射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