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的繁體中文 WordPress 網站

新聞

新加坡公積金局的一條消息,幾乎影響每一個新加坡人

公積金局會員不久前在網上發布的一條信息,猶如野火般擴散,迫使公積金局緊急滅火。

新加坡公積金局的一條消息,幾乎影響每一個新加坡人

事件起端是一名將滿65歲的會員最近收到公積金局發出的信函所引起。(網際網路)

信息指公積金局靜悄悄地把提取退休存款計劃領取入息的年齡,從目前的65歲延後到70歲。在網絡群情沸騰之際,公積金澄清說,法定的提款年齡仍然是65歲沒變。

但是,在2016年修改,於2018年生效的條例,則規定會員在65歲時須提出領取入息的申請。如果沒有提出申請,當局就會在他們年滿70歲時,才開始每月發放入息。

這是公積金局修改條例的最新例子。因為公積金制度影響幾乎每一個新加坡人,而且牽涉的是他們畢生的積蓄,特別是對於低收入群體來說,任何條例的改變,必然讓他們非常焦慮和擔心。

可是,新加坡人口老化,人均壽命不斷延長,人們退後需要用錢的日子更長,所需要的儲蓄自然要更多。作為國家強制的儲蓄制度,公積金要「與時俱進」,也是可以理解的。只是,因為關係到人們的錢,任何條例的改動,在道理上和操作上就必須非常謹慎小心。

為了確保晚年有足夠的積蓄養老,公積金局設定了所謂的最低存款額。會員在年滿55歲之後,必須確保戶頭裡有這筆最低存款,在65歲之後才可以通過入息的方式每月領取。

公 積金網站的資料顯示,今年1月的最低存款額度是17萬6000元;2020年1月就會提高到18萬1000元。自2003年推出以來,年增幅度平均是 5000元。如果公積金戶頭的最低存款不夠,會員也可以用組屋來「抵押」一半的額度。那些達不到最低存款額的會員,在55歲時還是可以一次性領取5000 元的公積金。

問題是,達不到最低存款額的會員,為數不少。

人力部長楊莉明去年在國會透露,在2016年年滿55歲的公積金會員,有53%符合最低存款要求。有網民因此推算,那一年有高達47%的人達不到最低存款要求。這些人相信都是低收入群體,恰恰也是政府最擔心他們養老問題的一群人。

新加坡公積金局的一條消息,幾乎影響每一個新加坡人

人力部長楊莉明去年在國會透露,在2016年年滿55歲的公積金會員,有53%符合最低存款要求。(聯合早報)

關於領取入息年齡的誤解事件,反映了政府和這個人群的矛盾。

從 公積金局的答覆推敲,新條例變相延長入息領取年齡至70歲,用意似乎是為了讓這些會員的公積金能多賺取五年的利息,以便在70歲時每個月可以領取多一點入 息。但是,對於這些辛苦了一輩子卻沒有什麼現金積蓄的群體,自己的公積金看得到卻用不到,而且條例一改再改,難免心生疑慮甚至憤怒。

西方媒體批評新加坡是「保姆國家」(nanny state),對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無所不管,在公積金退休計劃上生動地顯示出來。

本來,公積金是會員個人的儲蓄,按照最初的規定,被政府強制到55歲才能動用,後來加上最低存款規定,部分的錢到65歲才能動用。可是,公積金條例一再修改,無論政府的用意有多好,肯定會讓這些等錢用的會員不滿。

首先,在道理上他們並沒有錯。這是自己的錢,憑什麼要別人來限定幾時可以動用?

第二,如果個人責任是唯才是用(meritocracy)的基本價值,限制這些會員幾時動用自己的儲蓄,難道不是在否定他們的個人責任嗎?

第三,把個人退休財務安排越俎代庖地細緻規劃,本來是要突出個人財務的重要性,但卻同時削弱了家庭成員之間本來應該互相幫忙的道義,把退休安排純粹從「自私自利」的假設出發,這可能不利於培養家庭和社會的凝聚力。

低收入民眾對公積金制度的疑慮和不滿,讓政府顯得好心沒好報,但這也說明政府是時候該檢討反省自己管太多的做法了。